李廣低念了一句。
他最終覺得打造這柄寶刀的匠師聽到張學舟的話很可能會很憤怒,甚至想著打死這敗刀的玩意兒。
李廣不擅刀,但見到不識刀的人毀刀無疑極為心疼。
這不該是用來殺魚的刀,也不該是一柄亂砍亂磕碰的刀。
若在景帝的手中,這柄刀會成為天下間最可怕的利刃。
刺殺講究的就是無聲無息,一些神兵威能雖強,但遠沒有割鹿刀的隱匿和鋒銳來得強,而神兵外放的光華更是被擅刺殺者所不喜。
“陛下沒能遇到這柄刀,否則取刀后殺我只怕是易如反掌了!”
李廣心中微微有些惋惜。
殺他簡單,自然意味著景帝取這柄刀殺其他人也輕松。
在張學舟手中的殺魚刀,但凡換個主人也不至于淪落到這種地步。
遺憾的是景帝沒有遇到這柄刀。
甚至景帝已經(jīng)駕崩。
對大漢王朝而言,景帝的時代已經(jīng)過去了。
而對于李廣而言,新帝時代帶來的不確定性太多。
他漫不經(jīng)心射殺著蛟魚,又不斷做著思索,等到一縷陽光斜射,刀身上的白光映入眼中。
此時湖泊水面如蜘蛛網(wǎng)一般迅速密布冰層,又不斷加深加厚。
通過湖泊的路就在眼前,李廣心中不知怎么如同那道白光映射的寒芒一樣,心中不寒而栗的感覺涌上心頭。
他似乎覺察到了某種預警,又難于把握這種預兆。
刀兵帶來的警兆不屬于好兆頭,但景帝駕崩,周亞夫病亡,李廣在偌大的漢王朝中再無足夠份量對手,即便程不識也只是擅長防而不擅長攻殺,會被他直接射殺。
李廣沒想通這種預兆的由來,也沒想通又有誰能殺死自己。
他臉色微沉,心中不斷思索著大漢王朝的諸多高手。
但李廣確實想不出當下的大漢王朝還有誰可堪一戰(zhàn),如董仲舒這類人甚至不堪入他的眼。
“若有大相師幫我卜算一番就好了!”
他心中惋嘆,想不出這番由來。
但如果張學舟不介意,李廣倒是想收藏這把用來殺魚的刀了。
若某天碰到了高人,他至少也能拿出預兆之物來解疑,從而獲得可能的破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