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后世能賣個好價錢的河蟹,嗨!這玩意兒這年頭太多了些,都是拿來做肥料的。除非特別口饞才會去吃上幾只。
五斤半魚蝦看著雖多,但在李恒、李建國、田曉娥和張志勇的麻利手腳下,還是肉眼可見的見底了。
就在四人一邊聊磕,一邊處理雜魚時,馬路對面直直過來一中年男人,陳高遠(yuǎn)。
披麻戴孝的陳高遠(yuǎn)進(jìn)門就給李建國和田曉娥夫妻倆跪下了,說家母過了,請兩口子幫忙。
下跪是本地習(xí)俗,但凡哪家有人過世的話,孝子就會頭披白布,挨家挨戶請人幫忙。
上灣村大約有3000口人,拋開陳家開掛的一家子,李建國是村里唯一的大學(xué)生,見過世面,辦事有章法。
由于這個原因,這些年村里每逢紅白喜事,大伙都習(xí)慣性第一個登門喊他,讓他去做“都管”。
都管,顧名思義,就是一切都要管的意思。
紅白喜事花多少錢,喊哪些鄰居來幫忙,安排哪個鄰居做什么事,流水席幾個碗,上哪些菜,包括各種采買和喊道師進(jìn)場,全是都管替主家操辦。
這種活一般人做不來。
而李建國口才出眾、能力強(qiáng)、人脈廣,處事公道,老少爺們都比較信服他,是“都管”不二人選。
甚至好多人開玩笑說,李建國被開除的好哇,自打老村長去世后,村里就少這么一個能擔(dān)大事的人兒了。
李建國趕忙丟掉手里的石爬子,雙手扶起陳高遠(yuǎn),安慰道:“高遠(yuǎn),請節(jié)哀!我換身衣服就過來。”
陳高遠(yuǎn)順勢起身,對田閏娥說:“嫂子,你手藝好,等會的晚餐就麻煩你幫著張羅了?!?/p>
主家有老人過了,孝子賢孫有一大堆事等著忙活,端茶做飯一般都是鄰里幫閑。
自打陳高遠(yuǎn)媳婦拒絕了兩家結(jié)為姻親后,兩家雖然只隔一條馬路,但她有半年沒去過陳家了。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陳李兩家媳婦如今正黑面呢。
想著要踏足陳家,田曉娥內(nèi)里十分別扭,心頭有一萬個不愿意。
可死者為大,何況有身份有名望的陳高遠(yuǎn)都親自登門開口了,又不好拒絕,不然傳出去她會落一個“小肚雞腸”的名聲。
權(quán)衡一番,田曉娥最終還是答應(yīng)了,溫溫地說:“好,我去拿掛鞭炮?!?/p>
老思想作怪,登門去死者家,必須得放一掛鞭炮,這叫看活。算是一個不成文的潛規(guī)則。
不過鞭炮可大可小,也可以十多二十人一起進(jìn)門,這沒人計(jì)較。不講究,橫豎費(fèi)不了幾個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