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都在衡量。
皇后卻不想讓他們慢慢思考,越是斟酌思考,越容易選擇保守路線。這自然是她不想看到的,所以她選擇了刺激兩黨,讓他們在沖動之下做出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決定。
提前埋下的釘子于是動作了起來。
尚書一黨中有人提到:
“如今是丞相那邊出問題的人更多,即便真和他們直接拼了,也是丞相受損比較大?!?/p>
倘若互相交換人質(zhì),他們這邊就要吃虧了。除非一個換一個,但那樣的話他們也很難再追究剩下那個的問題。
因?yàn)槿绱艘粊?,丞相一黨就可以調(diào)動全部的資源精力去救最后那個,自己這邊大概率還是沒辦法成功的。
這不相當(dāng)于還是把所有丞相黨人都放過了?
算下來,自己這邊很虧。
尚書覺得有道理。
又有人勸他:
“不如先針對性地處理掉一部分?jǐn)滁h官員,到時候再握手言和,互相放過剩下的。至于什么時候和談,自然是看雙方各自剩下的人數(shù)是否持平?!?/p>
若是持平了,和談才算公平,誰也不吃虧。與其先和談再動手,肯定是先動手再和談對尚書更有利。
尚書緩緩點(diǎn)頭:
“就這么辦。”
計劃很好,可惜趕不上變化。
外頭有皇后和秦政父子二人虎視眈眈,怎么可能叫他們順利執(zhí)行?
所以沒過多久,尚書一黨就發(fā)現(xiàn)情況出現(xiàn)了變化。
他們本來的想法是丞相一黨比他們多損失一個人的時候,就可以叫停了。結(jié)果時局變化太快,皇后不知道為什么格外針對丞相,導(dǎo)致丞相一黨損失慘重。
這個時候,尚書這邊的想法就變了。
和談什么和談?他們占大優(yōu)勢,才不和談。添一把火把丞相那邊的剩余黨人都處理了,再集中精力撈自己這邊的人。
巧了,丞相一黨也覺得沒法和談。
憑什么他們損失慘重,尚書那邊卻只是擦破個油皮?說全是皇后干的他們是不信的,皇后有這個本事,之前帝后就不會被朝臣壓制了。
所以一定是尚書一黨在暗中使壞,表面上假裝出無辜的樣子,騙誰呢。
丞相這邊很快就殺紅了眼。
皇后驚訝地發(fā)現(xiàn)自己最近的計劃推行得格外順利,仿佛有誰在幫她似的??勺屑?xì)一想,又不可能有人在幫她。
莫非是以前皇帝還能掌控權(quán)柄,所以不愿意完全信任她。表面贊同了她針對朝臣的計劃,實(shí)則命令底下人施行時卻并未完全照做?
否則怎么會以前的計劃處處受阻,經(jīng)常難以達(dá)成她最終的目標(biāo)?,F(xiàn)在皇帝一病倒,這些阻力就消失了,仿佛再沒有掣肘了一般?
皇后看皇帝的眼神漸漸不對起來。
原來陛下還在防備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