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政也懶得再問,起身走了。
陛下一走,群臣都懵了,這是生氣了拂袖而去嗎?可是陛下看起來好像也沒有怒色,仿佛萬事不沾心。
以前他們應(yīng)付的先帝和原主都是那種喜怒比較形于色的帝王,很少有感受到君威莫測的機會。突然來了這么個讓人拿不準心思的皇帝,直接麻爪了。
扶蘇倒是還沒走,好整以暇地看著底下那些漸漸有點慌的臣子們。
橋松熟練地打配合:
【活該,貪心不足蛇吞象!祖父本來還說想給官員漲俸祿的,現(xiàn)在黃了。漲什么漲,就你們這群人還想漲俸祿?!?/p>
始皇帝陛下一向以嚴法約束臣民,有人覺得他苛刻,有人覺得還好。畢竟秦法雖然規(guī)定得過于細致,卻言之有物,不是故意為難旁人。
而隨之一同出現(xiàn)的,是嚴格律法下高額的俸祿。
后宮級別較低的姬妾都有中兩千石的祿米,何況是級別高的。外朝臣子總不可能比她們還低得多,俸祿水準自然要跟著比肩。
比如郡守,俸祿就是秩二千石。這是地方官,中央多的是同級和更高級別的官吏,他們的俸祿只會翻倍地漲。
在這樣的俸祿下,加之重法約束,收賄情況就大大緩解了。
畢竟大秦的官員可沒有前朝那種“光靠俸祿日子過不下去,不得不貪”的借口,東窗事發(fā)的時候連個掙扎的余地都沒有。
橋松把大秦的俸祿水平數(shù)了一遍。
聽得群臣心向往之。
然后他冷酷地說:
【不過看起來諸位不配這么高的俸祿,還是算了。貪吧,繼續(xù)貪吧,貪來的錢更多?!?/p>
群臣:嗚嗚嗚!
貪來的可不見得更多!
又不是誰都有戶部尚書那個本事,百萬銀錢過手就剩八十萬的。他們這些泯然眾人的小蝦米,又不經(jīng)手錢財糧餉的,頂多貪個一星半點。
說實在的,90的人絞盡腦汁貪墨,到手的錢其實也沒多少。和橋松說的高額俸祿一比,更是不值一提。
雖然俗話都傳“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但官和官也是不同的。說實在的,地方官其實更方便貪墨。
因為天高皇帝遠,也因為地方上官員數(shù)量沒中央這么密集。偏他們在地方上權(quán)限又極大,對當?shù)馗粦魜碚f能做的事情太多了,即便是底層小吏也能撈到不少油水。
中央這邊就不一樣了,看起來中央好像更受重視,實際上是更受掣肘。
像是兵部這種衙門,在不打仗的太平日子里,尚書一類的還能找到機會大撈一筆,底下郎中和吏員就別想了。
這么算下來,他們覺得自己虧了。
就連貪得多的也覺得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