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顧之禾一事發(fā)生之前,朝中第一名師的身份另有其人。那位的風(fēng)頭倍數(shù)碾壓這位大儒,此事之后才漸漸被追上反超。
顧之禾絲毫不曾察覺。
他從未懷疑過自己的恩師。
畢竟在他困于翰林院沒有出路的時候,恩師一直不曾放棄他。接連幾年都在為他奔走,這才有了幾年后他的嶄露頭角。
顧之禾一直覺得先帝剛開始肯定不樂意用他,多虧了老師的幫忙,不然他連這次復(fù)起的機會都沒有。
結(jié)果看完卷宗之后他發(fā)現(xiàn),從頭到尾都是人家在做戲騙他。
都怪他年少時太天真,閱歷不夠。
等到年紀(jì)大了,最初的印象已經(jīng)根深蒂固,難以撼動。
就像沒人會突然去懷疑對自己很好的父母不是自己的親生父母,甚至還可能是把自己偷走的人販子。畢竟此前毫無跡象,而且父母一直對自己掏心掏肺。
顧之禾忍了又忍才沒有失態(tài)。
他覺得自己的養(yǎng)氣功夫還是不夠強,不然此刻的他應(yīng)該能更淡定一些。
顧之禾抬頭直視二位陛下:
“陛下的意思,臣已經(jīng)明白了。”
皇帝不會無緣無故告訴他這個真相,當(dāng)皇帝的都是政治生物,利益至上。他顧之禾又不是新皇心腹,出于私人交情說不通的。
那么只能是因為,皇帝想利用他打擊他恩師一黨的勢力。
大秦不需要一個門生遍天下的大儒。
更不需要這個大儒結(jié)成的關(guān)系網(wǎng),在朝堂上深深扎根,反復(fù)和人玩黨爭。
秦政不介意玩黨爭,他當(dāng)初就刻意放任過王綰和李斯兩黨相爭。但那是他的布局,而不是被迫的。
如今朝中的黨派卻不同,他們不太受控制,收拾起來也麻煩。
秦政需要將他們打散。
不至于一口氣全部干掉,里頭也有些聰明人可以接著用。但前提得是,他們別再抱團了,尤其是最好能和顧之禾割席。
顧之禾當(dāng)了多年丞相,是這個黨派中的領(lǐng)頭羊、中流砥柱。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搞掉了顧之禾,黨派就散了一半。
但顧之禾直接舍棄有些可惜了,這位丞相自己沒什么太大的問題,不像別人作奸犯科的情況很嚴(yán)重。
那就讓他主動和黨派割席,并利用他這把尖刀狠狠扎穿同黨們的心吧。
秦政沒給顧之禾選擇的余地。
卷宗堂而皇之地交到了顧之禾手里,就是在告訴他,無論你恨不恨你的恩師,你都必須恨他、報復(fù)他。
你要恨到連帶其他同窗都一起割袍斷義,以后老死不相往來,這是皇帝想看到的局面。
皇帝需要你做一個純臣。
你可以選擇拒絕,但那樣一來,從丞相降為中書令就會成為一個開始,以后這樣的事情會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