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本來就“皇權不下鄉(xiāng)”,管束鄉(xiāng)里沒那么容易,遇到天災時期更是困難。
尤其是雪災時期。
大雪封路,官府的人都不方便過去。村里趁機搞點小動作,確實很難管。
以前六國就干過誅殺秦吏的事情,如今在淵國一個搞不好只會變本加厲。到時候把人一殺,丟進山里,借口下鄉(xiāng)巡查時遇到雪崩或者野獸,根本拿他們沒轍。
說到這里,玄景眼眸轉冷,似是想到了穿越前一些不悅的事情。
他這會兒看著倒很有昔年秦二世的樣子了,臉上表情波瀾不驚,頂多只在眼神里泄露一絲情緒。
扶蘇饒有興致地看著他。
小孩理智回籠后確實像模像樣的,不像之前一點就炸了。這才有點王孫公子的風范,放出去不會丟了父親的臉。
玄景忽略了他看戲的目光:
“是以光靠足夠數(shù)量的秦吏想要治理淵國也是不成的,還是得加重秦國手中的籌碼。”
“現(xiàn)如今秦吏還未到位,將軍們湊合著征用了淵國舊吏,兜兜轉轉一切又回到了原點。”
“大秦的地方治理還是那個困擾,新派的官吏說話分量不夠,舊官吏又與大秦并非一條心。偏巧天災不斷,屬實是雪上加霜?!?/p>
扶蘇放下杯盞:
“那你覺得,該如何處理?”
玄景心道是我想勾引你多說點,不是我自問自答。但見梓桑還沒上鉤,到底還是多丟出了一些餌料。
于是玄景回應了這個問題:
“淵國黎庶好歹只是單純不服外鄉(xiāng)人管理他們,不像六國之人想的是復國。大秦不必應付反賊,只要想法子讓秦吏融入其中即可?!?/p>
“此舉需要徐徐圖之,沒有足夠的時間是達不成的。偏偏如今就是時間不夠,好在父親早有應對之策。”
“若我沒有猜錯的話,兩位早就意識到了這一點。父親之前拉攏了大量淵國臣子,便該此時發(fā)揮作用了?!?/p>
朝中的二五仔并不單純是為了覆滅淵國才拉攏的,也是為了后續(xù)治理淵國。秦王沒有光顧著拉攏高官,底下的縣令城主這些也沒忘了示好。
滅淵后再拉攏可不一定能保證這群人的忠誠度,但是提前拉攏的話,就有足夠的時間篩選和建立感情了。
秦王這三十多年安排的后手不少。
如今就等著他們給秦吏撐腰,幫助秦吏站穩(wěn)腳跟融入當?shù)亍?/p>
扶蘇聽完贊賞地點頭:
“是這個道理,既然父親已經高瞻遠矚地提前解決了這一問題,你還在憂慮什么?”
玄景這才不緊不慢地拋出魚鉤:
“成功融入的前提是秦吏在當?shù)刂卫淼眠€算合格,可惜天災頻發(fā),只怕一著不慎便會落入深淵?!?/p>
“淵國還好,沒有什么亂七八糟的言論。夏國那邊卻宣揚過上天降下災禍是君主昏聵,只怕到時候夏人遇到災荒會認定是父親的問題,再遷怒官府吏員?!?/p>
玄景很不喜歡這種類似“天人感應”的主張,它對君王的限制遠比加成要多得多。
推崇儒家的王朝喜歡堅持這一點,因為符合儒家教義。但是大秦不走儒家的道路,肯定不能全盤繼承。
但問題就在于,夏國太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