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的教皇如果也是這樣的異端,后果不堪設想。
強扭的瓜不甜。
這個道理他們早就該懂了。
各大學院開得如火如荼,父子倆從其他位面弄來了一些教材,讓臣子去進行一番修改,就丟給學院了。
這些從沒見過的教材,讓狂熱的信徒們越發(fā)堅信這是神賜下的東西。神想開學院,所以他們必須要辦好,要好好教導學子知識,不能敷衍。
至于公國方面,處理起來還要更簡單一些。
沒干過壞事的貴族是少數(shù),這就導致各大公國基本都進行了一次大換血。家家戶戶都只剩少數(shù)清白的子弟,有些年紀還特別小,根本不頂事。
法度審判后,許多貴族把家產(chǎn)都給賠出去了,甚至還有賠掉貴族身份的。就連國王級別的存在,都有人混到這個地步。
沒了國王,公國自然也不是公國了。順勢被隔壁公國吞并,成為他們當中的一部分。
公國內(nèi)部的平民接受良好。
西方為什么會有這么多亂七八糟的小國?其實很多都是類似“分封”分出來的。
大貴族將土地分給小貴族,小貴族再往下分,分出來的實際上是領主。但東方翻譯著作時一律翻譯成了國王,導致很多作品里經(jīng)常能看到一串的王子公主。
代換一下,其實就是一堆貴族領主和他們的兒女,大家的領地都不是很大。公主嫁給別國王子,只是貴族之間相互聯(lián)姻罷了。
小貴族之間的聯(lián)姻,還能再代換成東村村長的女兒嫁給了西村村長的兒子。國王居住的城堡,就是村長的小洋房。
所以有些作品里能夠看見國王親自來給主角開城堡門,城堡里則一個傭人都沒有。
總之,很多平民的國家概念不太強。
小領主的地盤被大領主吞并可太正常了,沒什么好說的。在誰手底下當平民不都是一樣的嗎,只要新的領主不把他們壓榨得太狠就行了。
當大領主的領地保留的時間延長,不同的領地之間漸漸出現(xiàn)文化語言風俗的隔閡后,國與國之間的差別才會顯現(xiàn)。
西幻世界暫時還沒這個情況。
各地的平民日子過得都差不多,沒什么語言風俗上的大差別??赡芤獨w功于華夏作者在塑造西幻世界時,懶得費心給每個國家設計不同的文化。
而且華夏人自己習慣了大家都一樣,也喜歡默認其他人和自家差不多,這樣還省事方便。
各國就這么互相兼并,漸漸的,小國就越來越少了。
呂雉作為第一公國的女王,本來就擁有最強的軍事實力。陛下下達指令之后,她直接請尉繚幫忙調(diào)遣將軍們,開始發(fā)動吞并戰(zhàn)爭。
尉繚作為國尉,擁有武官的調(diào)度權。君上把事情全權丟給他們?nèi)ヌ幚恚匀辉撐究澱境鰜碇鞒执缶帧?/p>
他和呂雉一武一文,一個人負責吞并土地,一個人負責治理國家,配合的倒是還不錯。
國土統(tǒng)一了,各教派想在外頭隨便傳教就更困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