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政選擇反擊——
[秦始皇]:武帝是在說自己嗎?朕被騙的次數(shù)可沒有你多,何況朕還沒有經(jīng)歷那些事情。
劉徹的笑容漸漸消失。
[漢武帝]:朕、也、沒、有!
他還沒有被吸鐵石斗棋騙,也沒有把女兒嫁給騙子。這都是沒影的事情,不許拎出來貸款嘲笑他。
[陳壽]很是無語:你們還聽不聽我分享了?
[秦始皇]:你說,不必理會漢武帝。
[陳壽]:秦二世起先拖著病體處理了始皇帝駕崩后的叛亂。
[陳壽]:根據(jù)秦史記載,公子胡亥曾偷偷給六國叛軍遞送消息,企圖用長久的戰(zhàn)事拖垮長兄身體。待秦二世駕崩或者病弱無法理政,他自然可以想盡辦法取而代之。
[陳壽]:不過他的計謀并未成功,二世很快揪出了他和趙高,將之一并處決。但接連兩三年的操勞也讓他的身體每況愈下,因而之后的數(shù)年里,他不得不將大半朝政托付給李斯、馮去疾、蒙毅三人。
[秦始皇]一眼看透:三人互相牽制。
馮去疾是個踏踏實實干活的丞相,只要上頭的皇帝不是無差別收拾人的瘋子,他就能低調(diào)地把事情都處理好。
他既不會主動生出幺蛾子來,也不會放任同僚亂搞,影響自己的日常工作。
蒙毅絕對忠心,無論扶蘇病得怎么樣都不可能生出二心來,給扶蘇添堵。有他盯著,馮去疾就更不可能生亂了。
唯一不太安分的李斯則是個圓滑的人,很懂審時度勢。
兩個同僚一個是安分的中立黨,一個是難搞的?;庶h。他無法拉攏到馮去疾一起對付蒙毅,那就唯有蟄伏起來乖乖干活的份了。
[漢武帝]:如此看來,始皇帝留下的舊臣應(yīng)當大多都很服從于他。
能用蒙毅來牽制李斯,仗的不就是蒙毅對始皇帝的忠心嗎?
但對先帝忠心可不一定代表著對新帝也忠心,多的是先帝心腹擔憂一朝天子一朝臣,于是倚老賣老瘋狂攫取權(quán)利。
何況秦國還有新王收拾小媽的傳統(tǒng)。
劉徹自己就是從太子登基成皇帝的類型,也繼承了他爹劉啟留給他的不少心腹。舊臣里不說所有人都服氣劉徹,大半還是很聽話的,尤其是那些將領(lǐng)。
能做到這一點,除了劉徹自己爭氣之外,劉啟對這個兒子的寵愛也十分重要。
劉啟死的早,導致劉徹十幾歲就已經(jīng)繼位了。在生命的最后時刻,他給兒子提前加了冠,盡量做好了一切布置,自然也不會忘記交代群臣盡心輔佐太子。
和劉徹這個景帝的掌上明珠相比,扶蘇要慘一點。始皇帝駕崩得太過突然,恐怕沒來得及交代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