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jiān)考老師本來就煩他們事多,查看了一下監(jiān)控確定司馬懿那份卷子的第一頁答案和這份不一樣,就認定這一份不是司馬懿的。
所以老師和稀泥:
“可能是其他人不小心拿走了你的卷子,誰讓你自己不寫姓名?好了,我還要講錯題,差不多就行了。本來你應(yīng)該是零分的,現(xiàn)在能拿到一個十分的卷子已經(jīng)算你走運了?!?/p>
司馬懿:……
孫堅已經(jīng)仗著沒人注意,在搶來的那份空白卷子上把姓名欄填好了。孫策兩個字落定,司馬懿就算搶回去也費勁。
他倒是不想吃下這個啞巴虧,然而看到監(jiān)考老師不耐煩的表情,權(quán)衡利弊,認為得罪老師會對自己更加不利。
所以司馬懿選擇了暫時放過孫策。
等人走了,周瑜低聲問孫策:
“你和他對著干做什么?你認得他是誰?”
孫策也低聲回答:
“之前偷聽宋國的人聊天,他們說權(quán)弟建立的東吳就是被司馬家滅亡的。那司馬懿的子孫害得漢家天下生靈涂炭,我看不慣他?!?/p>
周瑜明白了:
“此事我會找機會再細細打聽?!?/p>
孫策美滋滋地收獲了一份七十七分的試卷。
監(jiān)考老師宣布規(guī)則:
“分數(shù)分成優(yōu)良中差四個檔次,優(yōu)秀需要考到90分及以上,良好在80到89,中等是60到79,60分以下是差等。滿分單獨計算?!?/p>
“差等只能獲得1個積分,中等可以獲得1+2一共3個積分,良等是1+2+3一共6個積分,優(yōu)等則是1+2+3+4一共10個積分。如果取得了滿分的好成績,額外獎勵5個積分?!?/p>
黑板上刷新出了表格——
差0-59分:1積分
中60-79分:3積分
良80-89分:6積分
優(yōu)90-99分:10積分
滿分100分:15積分
所有人立刻意識到,這個積分是很有用的東西。越往上膨脹得越多,上下差距過大,別人想追上你得多考好幾次考試才行。
孫策的高興戛然而止:
“司馬懿怎么才考了77?他怎么不多考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