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草莽出身根本不了解天下大勢的糙漢子在那里討論這個,聽上去實在是有些滑稽了。
得虧周圍人都不清楚他們的底細,聽說是起義軍首領,就覺得是很厲害的人物。肯定見多識廣,頗有眼界。
所以對外界不了解的百姓們都豎起耳朵聽得起勁,根本沒有意識到不對勁。
文官們無奈地小聲商量了一下:
“回頭得把這段潤色潤色?!?/p>
記錄的時候,要把幾位首領寫得英勇一些。再寫他們雖然困于地方,但是經常打聽天下大勢,不是坐井觀天的青蛙。
其中一個整了整衣衫:
“等下我出去唱個白臉?!?/p>
他們都是被奉天門拉攏的文臣,鬼知道奉天門是怎么滲透到皇城里的。不過想想似乎也不難,皇城哪里有什么安全性可言,誰都能進來晃悠一圈。
那頭幾個莽漢已經開始細數(shù)風流人物了。
他們首先提到的就是各地的起義軍首領,有一部分因為離得遠沒來,其實也是自己人。畢竟沒有一上來就提江湖人的,江湖和朝廷有壁。
眾人一唱一和地把起義軍否決了。
“張余不行,雖然張余統(tǒng)一了河東,但張余一看文書就頭疼?!?/p>
“何柏恩也不成,他為人小氣,沒有王者風范。”
“范盧華曾經出爾反爾,這樣的人不能當天下共主?!?/p>
“……”
慢慢的,就變成了揭老對手黑歷史。
別以為起義軍內部就太平了,他們以前沒認老大的時候,互相之間的摩擦也不少。有幾個家伙就趁機把冤家的糗事說了出去,還暗搓搓地期待史官一定要記錄下來,不然他不就白說了?
眼看越說越不靠譜,洪成趕緊把話題拉了回來。
他說了一句總結:
“我等起義軍都是糙漢子,確實也不懂治國。還是得有懂行的來,諸位以為呢?”
諸位紛紛點頭。
洪成就提到了北派的江湖人士:
“當今天下,武林豪杰并起。然而北派這些人,我老洪都瞧不上?!?/p>
提起這個大家就更有興趣了。
何止是瞧不上,簡直是到了討厭的地步。要不是北派的武林人士討人厭,他們也不至于被逼得起義。
眾人很快你一言我一語把北派幾個出名的江湖首領都給埋汰了一個遍。
說到少林寺的時候,老方丈他們倒是沒什么黑歷史。但他們有別的說法,出家人肯定不能來當皇帝的,所以直接給和尚排除在外了。
北派不行,就得從南派里挑。
老規(guī)矩,把道門的人先踢出去。道門前輩德高望重,但是他們清修之人不理俗物,逼人家當皇帝過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