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營里亂作一團:
“敵襲!”
騎兵頃刻間就沖入了敵軍大營。
也怪他們不夠警惕,扎營地點距離函谷關(guān)太近。要是遠一些,挑個騎兵不好沖殺的位置,也不至于被這么長驅(qū)直入。
剛起兵沒有幾個月的起義軍,自然不是訓(xùn)練有素的正規(guī)軍的對手。遇到危險時的臨場反應(yīng)就不合格,根本沒有組織起有效的抗擊。
不過因為各軍互相防備的關(guān)系,他們倒是沒有扎營在一塊兒。有些離得遠的軍隊也被吵醒了,倒是有時間列陣御敵。
騎兵根本不和大營里的人糾纏,沖一波殺個對穿就出去了。然后接著去攻擊下一個軍營,打一波就換。
將領(lǐng)被氣個夠嗆:
“他們舉著的旗子上寫的什么字?這是哪家的士兵?”
旁邊的軍師被噎了一下:
“將軍,那是秦篆?!?/p>
小篆的推廣不是特別順利,而且隸書出現(xiàn)后,始皇帝又下令改為推廣秦隸。
高門大族還好說,就算不至于徹底掌握了這兩種文字,好歹還是能認出一二的。但是他們將軍嘛,以前就是個落魄的小貴族之后,只比庶民的文化程度高那么一點點。
所以將軍不識字很正常,他不能在心里腹誹將軍是個文盲。秦國那么多文字,認不得才是正常的,都是秦人的問題。
將領(lǐng)并不關(guān)心秦篆還是隸書:
“乃公問你那是什么字,寫的什么,哪家的隊伍。”
軍師嘆氣:
“都是秦篆了,自然是大秦軍隊。那上頭的字有三個,一個是秦,一個是蒙,還有一個是李。”
將領(lǐng)這才定睛細看,果然有秦。
秦他還是認得的。
秦軍舉的旗子上大多都有這個字,要是連這都不認得,也別打仗了,回去洗洗睡吧。
畢竟他們總不能每次都看甲胄來區(qū)分是不是朝廷軍隊,那不是承認起義軍多為烏合之眾了嘛!
將領(lǐng)摸了摸自己身上的鎧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