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趙國使臣手握虎符,主將也不得不服從。趙王氣急敗壞,干脆以虎符失竊為由將舊符作廢。
使臣到底不是信陵君。
他沒有足夠的威望,主將也不服他。所以在主將手握王令以竊賊名義要捉拿他后,使臣也只能在燕國的協(xié)助下逃離,中止了這次意外事件。
這么一連番的變故,眾人終于回過味來了。不是趙王突發(fā)腦疾,而是趙國軍隊內部出現(xiàn)了問題。
這可讓各國看了好一場熱鬧。
趙國解決了麻煩后,就得調查使臣為什么背叛趙國。而后查到了虎符曾經失竊,使臣被人拿捏住了把柄,不得不從。
如今使臣下落不明,也不知道他到底投效了哪國。但虎符是被玩家竊取的,這一點明明白白。
燕國暗示:
“能指揮天外人的,定是秦國!”
趙王:滾犢子!
秦王又不是蠢的,怎么可能讓趙國去攻擊齊國?就算是想挑撥趙齊的關系,也該知道這么做容易暴露,沒什么用。
蘇秦分析:
“或許秦王正是想反其道而行之,降低自己的嫌疑呢?他與趙國有仇,自然想要在維持住聯(lián)盟的同時,讓盟友也和趙國徹底失去合作的可能性。”
趙王對此半信半疑。
這種事情都是說不好的,正邏輯和反邏輯都能說得通。又有蘇秦一個口才極好的人在里頭挑撥,加上秦趙實打實的矛盾放在那邊,蘇秦算準了趙王更愿意接受秦國搞事這個說法。
趙王被蘇秦洗腦了幾天,確實產生了動搖的心思。
就在這個時候。
秦國又送了一封密信給燕昭王。
扶蘇和阿父本來在吃瓜看戲,結果火燒自己身上了。扶蘇可不是吃虧就會干看著的性子,當然要回敬回去。
密信里的內容十分簡略——
「不知五國盟書安好?」
燕王看完不明所以,什么五國盟書?五國什么時候聯(lián)盟了?
他正要詢問左右,忽然一拍桌案。
跑回去檢查存放燕國和五國分別結盟的盟書之處后,燕昭王眼前一黑。盒子里空空如也,不僅和秦國的盟書沒有了,其他的盟書也消失無蹤。
蘇秦想到找玩家把各國手里留存的盟書竊走,秦國自然也能想到。還是等燕國偷完后,才一股腦全部拿到自己手里的。
現(xiàn)在,始皇面前正放著一式兩份的五對盟書。
他拿起一份燕國和齊國的盟書,又拿起一份燕國和秦國的盟書。最后拿起一份燕國和趙國的盟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