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癌不同的是,還有另一撥破防的考生。
孫策晴天霹靂:
“什么?為什么要按成績分班?!”
他都和阿瑜說好了,等下借他抄抄。
上回考試他是沒找到好機會,也沒敢輕舉妄動。這次他提前想出了一套抄答案的辦法,保證一定能成功。
結(jié)果因為分?jǐn)?shù)存在差距,周瑜要去前頭的考場,他自己得苦哈哈留在后頭。
孫策再次抱怨:
“司馬懿怎么只考了77!”
考到80他不就可以和阿瑜在同一間教室了嗎?
周瑜提醒他:
“就算在同一個教室,座位也不一定靠在一起。”
到時候還是抄不了。
不過孫策轉(zhuǎn)念想到:
“我這個考場都是考了75以上的?!?/p>
總比他自己的十多分要好,他還是可以尋摸新的抄答案人選。只要他座位周圍有他們東吳的人,就能一試。
虎崽子很莽地進去就找人搭訕了:
“真巧啊,諸葛兄!你名瑾字子瑜,我好友周瑜名瑜字公瑾,這就是緣分!考卷借我抄抄?”
十歲的諸葛瑾:……
見過攀親戚的,沒見過這么攀的。
二十五才去投靠孫權(quán)的諸葛瑾斷然拒絕了孫策的請求。
他爹諸葛珪現(xiàn)在還活著呢,正在泰山郡當(dāng)郡丞。他們一家子目前暫時還是大漢忠臣,他可不能公然和東吳反賊勾搭到一起。
孫策找人失敗,只能遺憾放棄。
不過隔壁的少年曹丕倒是成功勾搭上了曹魏重臣。
因為他找的不是漢末的,而是所處時代已經(jīng)三國鼎立的。父輩在曹魏發(fā)光發(fā)熱,自己未來也會為曹魏付出一生心血,那還有什么好猶豫的?
想到要偷抄答案的人不少。
可惜因為分到同一個考場的多是水平相類的,大部分都用不著抄。就算抄,也沒什么好抄的,頂多對對答案。
少數(shù)幾個渾水摸魚混入高分考場的,就開始四處結(jié)交友人。還真成功湊出了幾隊,不過這和優(yōu)等生沒什么關(guān)系。
能上九十分的大多有真本事,或者運氣好到出奇。
韓信孔明文若奉孝,見一個拉一個
第一場考試結(jié)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