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一向希望女兒能入宮,大長公主前來祝賀臣,臣還當她也和臣是一樣的心思。是以臣便真情實感地謝過公主好意,還真誠祝愿她家中的女兒都能入宮。”
扶蘇撐住下巴:
“你說話倒是漂亮?!?/p>
新平郡主回敬之后就不想搭理大長公主了,是大長公主氣不過抓著她打了起來,她才還手的。
所以新平郡主把自己的話語扭曲成祝福完全可以說得過去,也沒人能拆穿她其實不想讓女兒進宮。
反觀大長公主,她都主動打人了,再學著新平郡主說自家愿意,可沒人會信。
扶蘇心道就大長公主這個段位,還想玩得過新平郡主?也難怪她堂堂公主老是找對方的麻煩了,估計是一直沒怎么贏過,總是耿耿于懷。
偏頭看見父親已經提筆開始繼續(xù)批改奏折了,明顯不想再管這些爛事。
扶蘇眼眸一轉,起了點壞心眼。
事情鬧到這個份上,兩家的女兒就算不入宮也會壞了名聲。而且皇帝要是不點她們入宮,也會被旁人議論。
但就這么收下,又會顯得很被動。
于是扶蘇提議道:
“二位姑娘都是陛下的表妹,一家人何至于鬧到這個地步?陛下也并非貪圖美色之人,本次大選只選中了一名秀女。”
兩人齊齊提起了心。
這一個,不會是她們家中出來的吧?
卻聽扶蘇大喘氣:
“可惜表妹們未能中選,雖然郡主家的表妹有那個心,但宮中不一定適合她這樣的小姑娘。不如就叫她留在太后娘娘身邊盡孝一段時日吧,也能感受感受宮里的日子,住不慣再回家去。”
本朝二嫁的不在少數(shù),何況只是住在太后宮中陪伴太后,又不是真的入宮為妃了,不會影響她們以后說人家。
在太后待幾個月,等這件事的風頭過去了,她就又是清清白白的好姑娘。到底事情是母親鬧出來的,又不是她本人。
新平郡主松了口氣:
“多謝殿下。”
扶蘇又看向大長公主:
“公主這般作態(tài),怕是也教養(yǎng)不好女兒。便也留在太后娘娘身邊,想來太后定能把表妹教好?!?/p>
有了太后親自教導的這個名聲在,以后大長公主就算再做出什么不理智的事情,也不會帶累女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