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禰是大秦的太學祭酒,專管教育事宜。平時沒什么存在感,但在教育界是絕對的權威人士。
許禰設立的學宮制度曾經(jīng)弄得大秦長安學宮的學子苦不堪言,但效果拔群,為大秦輸送了大量高級人才。
難得有出山的機會,這次他卯足了勁在星際教育的改制上下功夫。
首先就是教材要改。
與太子殿下商議之后,他們認為強行要求別人修改教材,容易適得其反。所以要打一棒子給個甜棗,在教材內(nèi)容上下文章。
比如,提供給各文明更多更全面的科學技術資料,但是資料都是華夏語版本的。在各星系開設相關課程,講課用華夏語講。
星際的翻譯技術發(fā)達又如何?
尖端科學家難道還真的能一直依賴翻譯嗎?
事實上很多人都會因為文獻資料的原因去學外語,外語都肯學,何況是自家的通用語。
許禰還提出:
“等高精尖人才學這個,再慢慢往下推廣到他們的學生、預備要成為他們學生的尖子生、對未來有高規(guī)劃的少年學子,還是太慢了一些?!?/p>
于是又增加了通用語考試加分的設定,卷面和口語考核時,使用通用語可以得到加分。
加分能成為華夏學子追捧的東西,自然也能推廣到星際去。
扶蘇則參考部分位面的華夏要學英語這件事,建議將通用語暫時作為外語加入必修科目。
等以后天長日久,它就不再是“外語”,而是“國語”了。
秦政看完點了點頭:
“用技術換取各文明的退讓,又有官職晉升的限制放在這里,應當可以最大限度將通用語推行下去?!?/p>
這些只是最主要的手段,還有一些細枝末節(jié)上的小心機可以以后慢慢搞。
比如日后大秦官方出品的東西上只用通用語,潛移默化讓各星系習慣通用語的存在。
扶蘇又提起其他方面的統(tǒng)一:
“因為各星系都是自由發(fā)展科技的關系,哪怕科技資料一開始是從星盟獲得或者互相分享得來的,他們彼此之間依然存在一定差異?!?/p>
扶蘇舉了個最簡單的例子。
他給父親看了藍星論壇上的吐槽。
是華夏人去西方旅游,結果發(fā)現(xiàn)每個國家的插頭標準都不相同。導致自己買了一串的轉換器,不然連給手機充電都費勁。
當時就有人在下面戲稱“能不能來個秦始皇把插座統(tǒng)一一下”。
扶蘇笑道:
“現(xiàn)在他們算是求仁得仁了?!?/p>
科研部聽聞了太子殿下的訴求后,立刻想到了解決辦法。
他們說正好到了技術換代的時期,研究所研究出了新能源和適配它的基礎建設,類似于研究出了電能和電線。
但是因為之前各地都在用舊能源和舊線路,互相不兼容,就一直在考慮要不要從“電線”上下文章,改成兼容的模式。
這樣可以節(jié)省成本,不用重新鋪設基礎“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