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還有哪兒都沒去的,呂雉曾經(jīng)安排過一些苦命的女子改頭換姓去其他地方生活。
她們有錢可以雇傭仆從護院,大秦治安還不錯,又能立女戶,孤身在外的日子也不至于提心吊膽怕被人欺負。
畢竟是貴族女子,庶民不敢來犯,其他貴族拉不下臉去欺辱獨身一人的貴女。至于地痞流氓,開玩笑,大秦連街溜子都少,不事生產(chǎn)要被抓去徭役的。
大秦不養(yǎng)閑人。
秦政把話題拉回來:
“到底無子更好脫身,只是不知云嬪作何想法?!?/p>
部分女性比較心軟,容易割舍不下自己生的孩子。但夏帝的血脈是肯定不能放任的,有了這種牽掛,夏國被滅后,宮妃干什么都不方便。
父子倆其實并不是必須和云嬪合作,只是最近最受寵的高位妃嬪只有她,找其他人會相對麻煩一些。
扶蘇想了想:
“我去勸勸她?!?/p>
他們也不要云嬪立刻就收養(yǎng)十皇子,那樣太明顯了。
他們要的是云嬪承諾,稍微照顧十皇子一些,別讓人夭折了。等日后秦國想推十皇子上位時,她以高位妃嬪的身份收養(yǎng)十皇子,給十皇子增加皇位競爭力。
有個高位妃嬪當養(yǎng)母,到底是更占便宜一些。
扶蘇很快和云嬪搭上了線。
雙方私下里見了一面,聊了聊未來的事情。
云嬪是喬裝出來的,她很警惕:
“你說可以讓我入朝為官,可你并非秦國公子,憑什么許諾?你們秦國又是依仗著什么,敢說覆滅夏國?”
云嬪的父親雖是帝師,卻不是土生土長的夏國人。她們家祖上其實是海國人,但是早幾代就遷居夏國任官了。
亂世中不講究祖籍,就像大秦多的是祖籍六國的功臣幫著他們滅六國。
是以云嬪的父親能有機會在海國滅亡后成為太子太師,而不是被先帝提防他是否會偷偷洗腦太子、為海國復國努力。
不是因為先帝相信帝師對夏國的忠心,是他單純的覺得這些來外頭發(fā)展的人才就沒什么對國家的忠誠可言。
他們或許會忠君,對自己的伯樂君主掏心掏肺。但是故國就免了,沒有幫自己和幫自己欽佩的國君實現(xiàn)理想抱負重要。
要不怎么一到漢朝就開始瘋狂宣揚愛國思想,不就是怕再出現(xiàn)這種事情嗎?效果還挺顯著的,不少人見不得大漢滅亡。
先帝不信帝師忠于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