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正常情況下,一尺布其實做不了一件大人的衣服,頂多給孩子做一件。
玩家這哪里是拉低物價,這是把物價打骨折。
偏偏玩家也并沒有因為售價低,就壓低進貨價。庶民往外賣布還是那個價格,哪怕貴族想壓價,玩家也不會講價,繼續(xù)用之前的價格進貨。
玩網(wǎng)游的誰沒經(jīng)歷過這種事?
自己花1銅幣買布,1銅幣買線,做出一件垃圾成品,賣給商店賺回1銅。凈虧損1銅幣和些許精力,但是換來了熟練度。
之后玩家繼續(xù)找npc花2銅買原材料,并不會嘗試講價。更不可能跟npc說這東西成品才賣1銅,你好歹讓我賺點,要不布和線加起來給你05銅幣吧?
因為玩家默認npc是死板的,無法講價。
雖然現(xiàn)在是全息網(wǎng)游了,但全息網(wǎng)游才剛上線,玩家思維還維持在鍵盤網(wǎng)游時代。
而且講價也太麻煩了,不是誰都會講價的。不少玩家一想到還要講價,立刻就社恐發(fā)作,覺得幾銅刀一尺的布又不貴,沒必要為難自己。
楚國市場于是變成如今這副奇怪模樣。
原材料進價不變,成品售價跳水降低。貴族搞不明白玩家為什么要虧本賣東西,使勁渾身解數(shù)也沒辦法破局。
之前進貨到手的原材料都砸手里了,再沒有人跑來問他們買布或者成衣。
如果想回本,布料還好說,可以以進價賣給玩家。玩家不挑的,只要價格一樣,庶民賣的他們收,商店賣的他們也收。
可已經(jīng)做成衣服的,玩家就不要了。除非很好看可以拿來當時裝的那些,又或者屬性不錯的裝備。
偏偏做成衣服的還投入了人工和時間成本,低價賣本身就很虧了,沒人買更是虧到血本無歸。
楚國境內(nèi)大量商鋪面臨倒閉。
聰明點的貴族就選擇及時止損了,原價轉(zhuǎn)讓原材料,成品則想辦法自己消化。要么作為福利賞賜給仆從,要么看看能不能送去其他諸侯國售賣。
虧掉的那筆錢就當交好天外人,不然還能怎么辦?
也有人覺得天外人遲早會消失的,就干脆關(guān)閉店鋪。東西先不賣了,也不處理,等以后行情好了再說。
可有些東西是放不住的,有保質(zhì)期。不僅是食物,布料放久了也會腐朽。
所以能打拖延戰(zhàn)的人不多。
在玩家的倒逼下,很快街上就看不到什么普通商鋪在售賣東西了。不是關(guān)門歇業(yè),就是賣奢侈品的,本來也不指望庶民來買。
有些貴族想了個法子,找到其他貴族以物易物。
自家同類商品太多消耗不掉,運到別國去賣還有可能虧運費,何況誰知道別國會不會也有天外人在搞低價傾銷?
不如找到其他同樣倒霉的商戶,互通有無。我家成衣多了,拿出來跟你換你家處理不完的成品鞋。
就這樣,互相報團取暖。多換一換,到底還是解決了問題。
這么一來,各家剩下的物品數(shù)量不多、種類豐富,內(nèi)部可以消化掉了,就是怎么想怎么虧得慌。要是這些商品當初賣出去了,拿著錢現(xiàn)在去找玩家,不知道能買多少倍的成品。
正所謂沒賺就是虧。
何況商鋪關(guān)門之后接下來沒有進項,只能坐吃山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