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要亂了!”
趙國臣子現(xiàn)在必須要做出抉擇,讓誰來繼承王位。
如果選前太子,那要不要考慮公子何未來的功績?如果選公子何,可公子何又實在是年紀太小了。
另有其他宗室虎視眈眈,說不準會趁機奪權。偏偏國內仍有天外人在協(xié)助秦國和齊國打經(jīng)濟戰(zhàn),國家本就風雨飄搖。
這一招釜底抽薪太利落了。
蘇秦嘆了口氣:
“秦王派人殺了現(xiàn)在的王后,偏偏將原本的王后放過了。先太子年長些還有母親庇佑,公子何則有部分朝臣支持,其余朝臣被旁的宗室拉攏到手,趙國局勢形成了微妙的平衡?!?/p>
哪一邊的實力都差不多,這可就有的爭了。
要是一方占盡優(yōu)勢還好,可以及時決出勝負,解決趙國的亂象??筛骷覍嵙ζ骄炊鴷屭w國陷入長久的紛亂中。
難怪秦王最后放棄了擊殺公子何,改為擊殺王后。
始皇到底是個理性大于感性的人,為了大秦,選擇接受兒子的建議,聽取了這條對國家更有利的方案。
各國一時間人人自危。
國君們紛紛開始加強自己身邊的護衛(wèi),免得步上趙王后塵。
也不知道趙王怎么搞的,王后都被刺殺了,他還不曉得提高警惕,依舊被秦國刺客得手。總不會是沉浸在悲痛里沒顧上,那就應該是秦國手段高超了。
只希望秦王不要嘗到甜頭之后,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往每一國都派個刺客去一勞永逸。
不清楚!王上正忙著追回軍隊呢!
趙國既然亂起來了,那么各國就不會放任趙國回歸太平。
事情雖然是秦國干的,能摘桃子的卻不一定只有秦國。離得近的齊魏燕第一時間行動,打算擴大趙國的亂局。
總之,不能給趙國復起的機會。
身為戰(zhàn)國末年時實力最強的兩大諸侯國之一,趙國天然就樹大招風。它的敵人遠不止秦國一個,當它倒霉時,自然多的是人想踩他一腳。
這些時日,因為秦國掌握了燕國的把柄,破壞了蘇秦私下籠絡各國的計謀,燕國已經(jīng)夾著尾巴做人許久了。
長達數(shù)月的安分,讓很多人忽略了燕國這個偏遠小國。比如趙國就是,一群宗室爭奪王位爭得起勁,完全沒想起來防備燕國。
僅有的那點警惕,也放給了大敵秦國和春秋霸主齊國。
當樂毅帶兵攻入趙國境內時,趙人才猛地反應過來危險降臨。然而此時的趙國不僅沒有廉頗李牧,甚至也沒有個趙王坐鎮(zhèn),面對來敵可謂是毫無抵抗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