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天幕的長孫無忌是隋文帝時期的他,不是面前這位。雖然他也暴露了自己成為唐人的事情,但他又不是皇帝,隋皇不太好追究他。
南北朝至今,多的是皇朝更迭之后原本的臣子投效新主的。
大家都是世家子弟,互相之間誰不知道誰?改朝換代之后還指望人家為前朝盡忠也太為難人了,世家根本不可能做出這種事情。
所以在后頭忠君愛國朝代里,這樣的行為會被譴責(zé)為背叛。在南北朝到隋唐,屬于正常操作。
要不怎么說鐵打的世家,流水的皇帝。
長孫無忌并不擔(dān)心自己的安危,長孫氏和其他姻親都會為他保駕護航。楊廣自己不在長安,其他人也不會為了向楊廣示好就和世家撕破臉皮。
說不定好多世家心里都活泛起來了。
楊廣這幾年騷操作一大堆,世家也被折騰得夠嗆。
如今眼看李世民能取而代之,而且他的大唐明顯延續(xù)了很多年、出了不少能成名將,里頭甚至還有疑似自家子侄的人,站隊誰其實很好決定。
李世民為避開楊廣留在京城的人手,暫時離開了關(guān)中。長孫無忌等人卻被交好的世家頻頻相邀上門,共商大事。
由于李淵跑去了南朝的人群里,沒進唐人堆,而且唐人也沒想起來叫上他。這就導(dǎo)致了一個問題——
一位世家族長同心腹斷言:
“李世民定然是唐朝的開國皇帝!”
不然怎么李淵不去唐人堆里轉(zhuǎn)悠呢?誰家開國皇帝不都是含金量很高的?就算如漢高祖劉邦那種被漢武帝壓一頭的,也不至于就直接遭到了漢人無視。
所以李淵必然只是李世民人生中的一個背景板,是開國皇帝他并不重要的親爹,就像劉邦的父親劉太公、楊堅的父親楊忠。
和李世民眾望所歸相反的是,少年劉邦現(xiàn)在日子過得不太好。
或者應(yīng)該說少年劉季。
還沒改名的劉季本來可以不暴露身份的,奈何漢人沒找到劉邦就開始找劉季。劉季被拖出來的時候還以為遭到了仇家的bangjia,聽說真相后更是不可置信。
不像李世民是被唐人好心辦壞事,劉季懷疑劉家人就是想坑他。
離開天幕考場后,劉季趕緊收拾東西要躲出去。
十歲的劉季還是個無名小卒,認(rèn)識他的人不多。年紀(jì)小的好處就是過幾年長大了,可能就不長這樣了。
劉季決定先去山里躲幾年。
反正魏國國君也不知道他劉季是魏國人,只要沒人告密就不會有人找到他。當(dāng)?shù)乜h令和他劉家有點交情,劉太公在見到兒子出現(xiàn)在天幕并被漢人拉著喊高祖皇帝的時候,就第一時間拿錢去打點了。
和他同一時期的秦王政回到咸陽,扭頭看向已經(jīng)等候在宮中的呂不韋。
呂不韋原本是準(zhǔn)備架空這位少年秦王的,哪成想天幕里一群人對著他喊始皇帝陛下。
雖不知始皇帝是什么,但三皇五帝誰都認(rèn)識。能把皇帝之稱合并到一起,必然是立下了不世功勛。
呂不韋很快選擇了對自己最好的路:
“王上雖然年少,卻xiong有大志。臣愿協(xié)助王上治國,不敢自專?!?/p>
日后的秦王肯定是把他收拾了。
就他這點手段,估計再怎么掙扎都是徒勞。與其負(fù)隅頑抗,不如及時投誠。
呂不韋表示他近期會認(rèn)真教導(dǎo)王上治國,如果王上需要花費時間進學(xué)天幕上的考核內(nèi)容,他會主動多承擔(dān)一些國事。他還發(fā)誓自己絕不會因此就掣肘王上,請王上放心學(xué)習(x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