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很快也放棄了這個異想天開:
“秦始皇真是好命,怎么他兒子就能化龍?難道他們秦朝王室真是什么龍族血脈,所以秦始皇才把圖騰定為龍?”
朱標(biāo)提醒父親:
“秦人自己都很意外這一點,那位秦王時期的秦始皇看起來事先并不知情?!?/p>
朱元璋振振有詞:
“那就是不同世界情況不同,說不得他那個世界就是有神獸血脈的?!?/p>
討論這些也沒什么用,研究出了真相并不能讓他們獲得什么好處。各朝反而要頭疼,神龍血脈一出,自家的統(tǒng)治會不會受到影響。
誰讓從秦始皇之后,皇帝們都愛自稱真龍?zhí)熳印=Y(jié)果他們是不是真龍不知道,秦始皇他兒子確實是真龍。
這就尷尬了。
離得遠(yuǎn)的朝代還行,秦始皇都死多少年了。離得近的比如漢初,少不得有人覺得“祖龍雖死魂猶在”,始皇帝的魂魄不知道在哪兒盯著他們呢。
劉邦聽著蕭何絮絮叨叨地說這件事不能輕忽,要防止秦人起復(fù),更要防止六國之人借機生亂。
劉邦喝了口酒:
“你是想說跟著我的那些老兄弟吧?”
真正能生亂的,反而是那些出身六國的開國功臣。他們雖然不會為秦朝復(fù)國,卻不妨礙他們拿秦朝說事,給大漢的統(tǒng)治添堵。
蕭何沒有說是也沒有說不是。
劉邦忌憚淮陰侯的兵權(quán),但在他看來,與其防備韓信,不如防備其他功臣。
韓信只是單純的想裂土封王不說,還特別好忽悠,是把好用的刀。其他人可不一樣,那些六國王侯小心思多得很,這種人才是真正的毒蛇。
劉邦誅殺功臣,殺的又有幾個是舊貴王侯呢?大部分都是沒有根基的新貴,看似煊赫,其實能給大漢造成的影響非常有限。
但蕭何也知道自己說了沒用。
劉邦要是真的削藩對著那些舊貴削,不用等他死后呂雉辛辛苦苦維持三方制衡了,現(xiàn)在功臣就能集體造反拔刀相向。
這一點蕭何之前也沒看透。
他當(dāng)時和劉邦的想法是一樣的,覺得跳得歡的那些異姓王最危險。直到翻看史書看到了后續(xù)這些舊貴對大漢政權(quán)更替的插手之后,才猛然驚覺不對勁。
明面上蹦跶的,都是好對付的。
剩下那些人看似忠心耿耿,實際上內(nèi)里藏奸。他們從來不會跳到明面上和皇帝對著干,讓皇帝覺得他們乖順沒有威脅,這才是高明的手段。
甚至后頭呂雉掌權(quán)、諸呂之亂、景帝削藩、武帝推恩,這些事件發(fā)生的時候,這群人也沒有傻到表露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