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沒辦法的,治理和結(jié)交是兩碼事。以前沒有利益牽扯,各部族自然給大都督面子。如今為了自己的利益,少不得對他生出不滿來?!?/p>
暗示劉淵不懂怎么平衡各部族間的利益爭端,因此才會鬧出與人爭權(quán)的事端。
“現(xiàn)在出了這樣的事情,陛下也要給朝野一個交代。不如就調(diào)大都督回京任職,也免得他留在邊塞,被旁人記恨中傷?!?/p>
你不是說你的敵人想積蓄力量對付你嗎,那我們?yōu)榱吮Wo你的安全肯定要把你調(diào)回中央的,這都是為了你好。
賈南風(fēng)最終一錘定音:
“罰大都督三年俸祿好了,此事便算是揭過。諸位愛卿不如再商議出一個新的京中官職來,這次可得選一個適合大都督的?!?/p>
中央官吏級別比邊郡的高,說出去也不算辱沒了劉淵。哪怕級別上是平調(diào),實際上也是升了官。
只不過像這類頗受掣肘的升官,屬于明升暗貶,叫人有苦說不出。
比起直接讓劉淵待業(yè)在家閉門思過,這種處理方式更不容易落人話柄。罰也沒怎么罰,就意思意思扣點錢,還給你升官了呢。
傳訊兵不懂這些彎彎繞繞。
他只覺得哪里不太對,皇后好像說的有道理,又好像話里有話。關(guān)鍵是大都督被調(diào)走,他不是很樂意,但皇后也說那是為了大都督的安全著想。
傳訊兵到底只是個小兵,不敢過多置喙什么。他心里有些惋惜,覺得大都督那樣的人就該留在邊疆征戰(zhàn),其實都督不怕那些小人的報復(fù)的。
調(diào)令傳到匈奴五部。
劉淵一聽就知道不好。
如果只是免職,他還能通過其他藩王的渠道換一個地方任職,繼續(xù)掌兵,和匈奴眉來眼去。
雖然這個位面有了秦氏父子橫插一杠,成都王一直在封地待著,沒能跑去河北那一塊的鄴城鎮(zhèn)守,也就無法和劉淵勾結(jié)。
但劉淵尋摸到了別的藩王,比如同在北地的河間王,這也是個不錯的合作對象。
可惜皇后太狠了,直接讓他回京。他好不容易逃出了洛陽,可不能再回去,不然下次想出來還不知道是何年何月。
劉淵去試探了一下匈奴五部的口風(fēng)。
他想挑起五部叛亂,跟著他干脆反了晉朝。然而五部態(tài)度有些曖昧,覺得現(xiàn)在時機不太合適。
別看各地受災(zāi),其實中央并沒有傷筋動骨。他們直接和漢人對上,勝算不好說。
五部里的聰明人還暗示:
“大都督不如回洛陽去打探虛實,看看藩王們是什么態(tài)度。”
要是能挑撥得晉朝出現(xiàn)內(nèi)亂,藩王和皇后打起來,就能創(chuàng)造出匈奴反叛的良機。
劉淵皺眉想了想:
“我只身前往洛陽太冒險了,不如換個策略?!?/p>
他決定拖延路上的行程,然后在此期間布局,挑唆河間王等藩王作亂。只要沒進洛陽,他都有把握半路逃走。
這些年他也不是只聯(lián)絡(luò)了河間王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