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戴著草帽蹲在田間,整個人都試圖縮在寬大的帽檐底下。秦高任勞任怨地把水桶拎到他哥身邊,扶蘇就拿個瓢舀水。
隔壁就是另一塊地,新知青和幾個村里人搭伙一起負責。
郭嘉同款姿勢蹲在不遠處。
不過給他挑水的換成了章邯和韓信。
兩人隔著幾米遠聊天。
郭嘉說:
“你們村里用水挺不方便的,要從井里打水。城里都有自來水管,要是你們這邊也有自來水,就可以接水管過來澆地了?!?/p>
扶蘇想了想,搖頭:
“那不行,管子不夠長。地這么遠,要買多長的管子才能夠到?”
后世都是帶著水罐的車子開到田邊,再拉管子澆水的。當然,要是有灌溉設施就不用這么麻煩了,水車也裝不了太多水。
秦高又拎了兩桶水過來。
扶蘇兩人已經(jīng)蹲著從這頭挪到了那頭,澆完一畦了。然后他和郭嘉往外側(cè)挪了一畦,于是相隔的距離又擴大了,說話得把聲音提得更高一些。
壟作和畦作都是田地種植的分隔方式,將土地堆成一個個長條。
不過壟弄起來麻煩一些、精細一些,不僅高度要根據(jù)植物的需求進行調(diào)節(jié),寬度形狀之類的也有不同的要求。
畦就不一樣了,畦峰和畦溝落差不大,弄起來方便,也沒那么多講究。水稻是要稍微畦的,畢竟水稻也不是所有的生長階段都要求泡在水里,畦溝方便排水。
扶蘇澆水不耽誤逼逼:
“氣溫太高了,水澆下去很快就會蒸發(fā)干凈,浪費水。”
郭嘉不懂種植,只能說一句:
“那也沒辦法啊,總不能不澆水。”
孫秀秀聽見了,忽然開口:
“能不能用滴灌的方式節(jié)水?可以找竹子代替水管,這樣就不用買了。然后做出一個落差來,從另一頭高處的竹管灌水進去。這樣水就會受重力推動,慢慢從放在田里的竹管兩側(cè)開的小孔滴出來?!?/p>
她這些年刷農(nóng)業(yè)頻道的視頻也不是白刷的,隱約記得滴灌技術可以節(jié)約水資源。
雖然秦河村這邊不缺水,但是能省點也是好的。蒸發(fā)的水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才會變成降雨落下來,她都擔心會發(fā)生旱災。
曲小梅提醒她:
“滴灌好像比較適合棉花玉米這些,水稻耗水太多,或許不太合適。就算要搞滴灌,也得進行調(diào)試,選合適的水量。”
孫秀秀有點泄氣:
“種田真復雜,我果然還是不太懂?!?/p>
扶蘇倒是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