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個疑惑,長公子沒有第一時間行動。
結果就等來了天幕。
送旨的使者一時被天幕所懾,忘了趙高交代的“長公子肯自刎最好,若他不肯,你就立刻動手將之誅殺,再對外宣揚成自刎”。
所以長公子都回神了,他還沒有。甚至盯著天上的秦王政露出驚恐之色,已經有些嚇破膽了。
蒙恬頓時意識到不對勁:
“來人!將他拿下!”
被拿下的使者面如死灰,很快就交代了趙高等人的陰謀。
秦政位面。
秦政翻著扶蘇帶回來的書,對照著自己的記憶試圖勾畫不同點。這樣回頭教兒子歷史課本的時候,才不會教錯內容。
沒成想全都是一樣的,可見秦政之前學習的歷史和這個天幕提供的歷史一致。也不知道系統(tǒng)是不是和幼時的學習系統(tǒng)來自同一個位面,還是說絕大多數位面的歷史都一樣。
但這是個好事,他知道要怎么教導兒子了。而且看卷子內容,兩邊要考的知識點似乎也差不多。
扶蘇聽得興致勃勃。
他拿不準的題目其實不多,但他想總結出出題人的想法。扶蘇已經發(fā)現了,掌握了出題者的思路之后,答題的正確率和效率都能提升。
就比如扶蘇先前分析過的官渡之戰(zhàn)那道題,便是如此。
正確內容應該是曹操戰(zhàn)勝了袁紹,而不是袁紹戰(zhàn)勝了公孫瓚。扶蘇當時分析這個選項里有四個可以埋坑的點,果然猜中了。
一一對應的話,四個點都能算是被替換成了錯誤內容。畢竟非要較真,可以說袁紹戰(zhàn)勝公孫瓚的不是官渡之戰(zhàn),應該把官渡之戰(zhàn)換成別的戰(zhàn)役。
這樣的選項果然是錯誤率最高的,遇到這類選項要多留一個心眼。
一百道題道道都有人錯,但并不是道道都需要講解。很多直接翻書就有答案,題干里也沒挖坑,老師就沒講。
所以不到一個時辰,考生們就散了。系統(tǒng)沒給他們留在考場寒暄的機會,直接送回了各自所在的時代。
眾人一回來,抬頭就看見天上掛著的天幕,里面顯現出空蕩蕩的考場。還有什么不明白的?
原來這就是天幕。
少年李世民暗道糟糕。
身邊的好友長孫無忌問他:
“陛下如今在雁門關,而你我在關中,距離較遠。他就算遣人來捉你,皇令一時片刻也到不了關中,你意下如何?”
李世民立刻表示:
“我先躲起來,但不能留在關中,這里認得我的人太多了?!?/p>
長孫無忌于是說:
“也好,我留在關中為你斡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