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表:???
劉表氣得頭疼,險些就要不管不顧直接去打揚州了。孫策委實囂張,他不能忍。
然而如今直隸已經(jīng)知道了他的野心,曹操這廝居然向直隸告狀。他沒時間和孫策鬧脾氣,得趕緊想個辦法脫困。
劉表: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劉表嚴陣以待,防備來自直隸的進攻。
然而,直隸根本就沒搭理他。
這是一種蔑視,劉表感受到了。這給他氣得,本來就疼的頭更疼了。
眼看著曹操沒患頭風、劉表快患上了,游離在直隸之外的大漢忠臣嗅到了不對勁的苗頭,紛紛前往荊州找上了劉表。
秦正終于展露出了他的獠牙,而此時大漢還剩一口氣。要挽救漢室,劉表這里是最佳的跳板。
無論是扶持劉表上位,還是支援劉表去清君側(cè)、輔佐劉協(xié),都得借劉表漢室宗親的名頭。
這對劉表來說是一件好事。
突然來了一堆人才相投,劉表喜不自勝,頭一下子就不疼了。
然而在劉表手下做事的蒯良等人卻意識到了不妙。
秦正不著急把劉表這個唯一流落在外的反骨諸侯干掉,還任由漢室的忠臣們往這里匯聚,怎么可能心懷好意?
蒯良真想問問劉表,你就沒發(fā)現(xiàn)這是一招請君入甕嗎?你劉表就是那個吸引大魚的魚餌啊,秦正分明是在直鉤釣魚!
偏偏眾人哪怕看明白了這是個局,也不得不入局。因為他們沒有別的選擇了,公孫瓚等人根本說服不了,他們只能選擇劉表。
公孫瓚那等人,你用利益可以打動。許諾事成之后給他們更多的好處,他或許會支持你。
可如今公孫瓚貴為一州之刺史,本就權(quán)勢不小。再往上許諾,能許諾什么?許諾讓他當攝政王嗎?
這是漢室忠臣們永遠不可能答應(yīng)的條件,他們要做的是匡扶漢室,而不是換一個權(quán)臣繼續(xù)挾持皇帝。
如果給不了公孫瓚更好的待遇,那這類諸侯漢室是拉攏不過來的。公孫瓚何必為了點蠅頭小利,跟著他們冒險對付秦正?
始皇故意將劉表單獨架在那里不管,反而派人去結(jié)交交州刺史士燮。
漢末三國時期,士燮在最南邊的交州當土皇帝,境內(nèi)數(shù)十年不遭戰(zhàn)火。在嶺南及越南的歷史上,士燮威望極高,不比秦末的南越王趙佗差什么。
他不像其他諸侯能夠隨意取代,士燮的族人把持住了交州各郡。
想要收復交州,最好是先拉攏士燮,等士燮死了再武力鎮(zhèn)壓,清理掉士家在交州的勢力。
孫權(quán)就是這么干的。
士家不清理掉,留著只會繼續(xù)影響交州和朝廷的融合。士家也不會甘心交州重新回歸朝廷掌控,他們更想以獨立的政權(quán)形式和朝廷進行“合作”,享受朝廷的拉攏。
始皇可不慣著這些割據(jù)勢力。
他要天下各地盡歸他一人掌控,任何分裂國土的隱患都不會留下。
不僅是士燮,像是公孫瓚這等軍閥,始皇也會找機會一并打壓下去。老老實實給朝廷當將軍就行了,不該想的別想。
扶蘇看完士燮送來的書信,說道:
“士燮對中原局勢倒是很了解,知道我等已經(jīng)掌控了十一州,于是干脆利落地選擇了投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