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還時嘴里說著“前些年日子艱難,問國庫預(yù)支了一些俸銀”,如今周轉(zhuǎn)開來了,自然得補上。
本朝也開放過自國庫借錢的福利,是為了造福那些一時缺錢急用的官吏。后來自然成為了官員們撈錢的手段,不過被前頭某位皇帝清理過后,大家就乖乖還錢了。
后來再也沒人閑得沒事去國庫借錢,把好好一個優(yōu)惠政策弄得面目全非。
如今跑去借錢的人不多,因為經(jīng)過之前的事情,現(xiàn)在已經(jīng)規(guī)定了借錢的上限。根本借不出來多少,確實只能應(yīng)急。
這群人歸還贓款時找的這個借口實在太爛了,還的錢數(shù)遠遠超過可借額度的上限,別人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
說是還的借款,其實就是遮羞布。
總不能直接跑去跟人說,這是我貪污的,現(xiàn)在還給國庫吧?當(dāng)官的人還是要點臉面的,能粉飾太平的時候自然要粉飾太平。
就是有一點不好。
一人干笑著:
“張卿今日也來還錢啊?”
另一人也擠出個笑:
“好巧,最近還錢的人有點多?!?/p>
“是呢是呢。”
“……”
尷尬的氣氛在人群中蔓延,所有人都知道彼此是干什么來的。
負(fù)責(zé)收錢的人是扶蘇特意指派的。
他笑瞇瞇地問:
“您幾位今日還錢,可算上利息了?最近銀莊的利息是……您只要給這么多利息就成?!?/p>
眾人:……
眾人只好再去咬緊牙關(guān),把利息也籌集出來補上。
等到忙忙碌碌兩個多月下來。
他們回神一算,好像朝中上下無一幸免。貪多貪少的都把錢還了,還不上的就拿物品宅院抵押。
原本最初是某幾個人想趁機往上爬,其他人努力自救。可惜越牽扯越多,越多的人想要自救。
到最后少有漏網(wǎng)之魚,哪怕底層小吏沒被牽扯到,他們也怕大佬都還了錢自己不還會被抓出去收拾掉。
總之,誰也沒撈到好,但誰也沒太吃虧。除了錢沒了、把柄落在了皇帝手里,好像一切如常。
群臣忍不住開始回憶——我們到底是怎么走到這一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