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和人商量好要把飛升點定在神話大秦,自然也不能給別人添麻煩。所以送一堆熱衷加班的勤懇臣子過去,想來神帝一定會龍心大悅。
當初想見時神帝送了扶蘇海量功德作為見面禮和謝禮,如今扶蘇父子返送他這么多臣子,也算是禮尚往來了。
秦政陷入沉思:
“朕辛辛苦苦建造仙秦,倒是為他做嫁衣了?!?/p>
算了,都是為了大秦。
玄鳥:傻龍!被賣了還替人家數(shù)錢!
凡界的動作太大,最初或許還能被眾人一致忽略,隨著父子二人做的事情越來越多,難免露出一些端倪來。
別的不提,眾多金丹修士進入凡界擔任郡守這件事,就不可能完全瞞住。
金丹修士去當官已經足夠叫人震驚了,然而更讓人迷惑的還在于,哪里來的這么多金丹期?
仔細探查,終于順藤摸瓜發(fā)現(xiàn)了大量小宗門被收編整合的事情。
這個不知道哪里冒出來的大秦仙國,明顯野心不小。就是不知道背后有誰在給它撐腰,光一個金丹期的太子顯然不夠。
各宗私下開會,商議是否去試探一二。
秦政暫時沒派筑基期弟子去府中擔任知府職位,左右目前凡界的修士數(shù)量還相當有限。一郡之地擁有一個金丹,完全是綽綽有余的,不必再加派。
當然,更重要的一點是靈脈不足。
金丹修士過去之后能兢兢業(yè)業(yè)干活,一方面是他們走對了路子。以官入道正適合他們修行,修煉的速度比往日要快。
另一方面,則是郡府底下埋了靈脈。否則沒有靈氣,路線再合適也是白搭,修行最重要的就是能有充足的靈氣吸納。
倘若此時把筑基修士也加派去各地任職,目的地點沒有充足的靈力,那就是耽誤別人的修行了,會與人結怨。
扶蘇從不干這種事。
一個高明的商人,要懂得合作共贏。
面對敵人當然可以秋風掃落葉,一分利也不讓。面對友方卻最好選擇互惠互利,生意才能長久。
扶蘇原本預計的是在各洲的大型山脈下面埋靈脈。
因為靈脈一般就是誕生在山脈中,可能因為山脈本身可以給靈脈作為屏障,比之平地更安全一些。也可能山林環(huán)境好,有利于靈脈的生長。
但扶蘇與父親詳細研究過后,認為除非把城池挪到山上,不然靈脈還是留在城中人員聚集處最佳。
他們埋靈脈本來就是為了造福臣民,離得遠了反而不美。各大宗門為了修行方便,才在山中定居,若非擁有法術之便,日常生活將會非常困擾。
父子倆都沒打算把城池挪山上去。
原生靈脈愛誕生在山底是它們自己的事情,既然現(xiàn)在是移植的,只要移植的位置不至于把靈脈養(yǎng)死,兩人就決定跟隨自己的心意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