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無所謂,只要其他內(nèi)容足夠言之有物即可。帝王治國本來就不會對某個人的言論全盤接受,一向是擇優(yōu)而取。
秦王看到這篇文章,只會熟練地忽略里頭“錯誤”的地方,選他想看的來看。
扶蘇想了想:
“我也來寫一本?!?/p>
他是雜家學派的,雜家最大的特點就是雜糅百家之長進行改編。所以他不用默寫別人的文章,自己寫就行。
哪怕拼湊各家觀點,也屬于正常操作。雖然會被諸子百家罵拾人牙慧,但是雜家弟子臉皮厚,無所謂。
扶蘇挑挑揀揀寫了一篇文章出來。
秦政看了看他寫的,又看了看自己默寫的。想了想,干脆把韓非的文章放到一邊去了。
還是給秦王看阿蘇的文章吧。
扶蘇能切換不同字跡,寫起來不怕露餡。他換了個字體以古隸書寫下一篇論述兵與法結(jié)合強國的策論,而后標上了大名“秦扶蘇”。
他以前開馬甲都是用的表字,難得用大名來當馬甲名。主要是這次的姓名里帶了個“?!?,表字容易叫人聯(lián)想。
扶蘇就不同了,之前他去試探過,發(fā)現(xiàn)這里的扶蘇不指桑樹,單純指代兵車上的藩盾。
姜太公的《六韜·軍用》中有一句“武翼大櫓矛戟扶胥七十二具”,說的就是藩盾。
以軍中盾牌為名,寫一篇以戰(zhàn)止戈的伐天下文,很合理。
秦政拿起來通讀了一遍:
“可惜我兒年歲尚小。”
不然可以把扶蘇塞去秦國當相邦。
扶蘇笑吟吟地說:
“等我長大了,就可以去給阿父當丞相了?!?/p>
秦政握住了他的小手:
“好,阿父等著你?!?/p>
說罷看向端上來的晚膳,叮囑兒子多吃一些。多吃些才能長得高高壯壯,趁著還沒抽條把身體底子補上。
扶蘇已經(jīng)努力在改善原主的小貓胃了。
餓了多年餓出來的,并不是那么容易能改的。不過到底只是神獸之軀模擬出的假虛弱,比起真正用瘦弱身軀一點點養(yǎng)胖,速度要快得多。
秦政很滿意現(xiàn)在的恢復(fù)速度。
他拾起帕子給扶蘇擦去嘴角沾到的一點湯汁,同他聊起要怎么把文章送到秦王桌案前。
送過去不難,要藏住扶蘇的身份比較難。嬴家和秦王綁定太深,不能通過他們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