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傳統(tǒng)古代嫡長子的地位就已經(jīng)夠高了,但并不是單純因為什么嫡子尊貴庶子卑賤,而是為了家族存續(xù)。
家族里的資源就那么些,如果均分給孩子們,這個家族很快就會沒落下去。只有把絕大多數(shù)財產(chǎn)留給嫡長子,才能保證資源的集中,下一代也不會迅速衰落,能有足夠的資本繼續(xù)壯大家族。
一般來講,大家族同氣連枝,不至于鬧到兄弟之間老死不相往來。哪怕關系再差,在利益跟前也會團結(jié)一致。
所以繼承了家業(yè)的嫡長兄在拿著大量資本擴張家族產(chǎn)業(yè)的同時,也不會吝嗇給其他兄弟提供幫助。大家一起使勁,才能利益最大化,互相反哺。
窩里斗是最沒意思的,外頭的敵人那么多,大家都想往上爬。自己人都不團結(jié)起來的話,只會被其他家族踩下去。
在這樣的前提條件下,家族會傾盡最大的資本去投資培養(yǎng)嫡長子,給嫡長子最好的待遇,確保家族長盛不衰。
其他的兄弟或許會不滿、會埋怨,但只要走出門去,所有不滿都會藏在心里。外人問他們,他們只會說兄弟和睦、兄友弟恭,齟齬都是不存在的。
因而除卻嫡長子之外的,嫡子也好庶子也罷,兒子也好女兒也罷,實際上地位的差距都差不多。
重男輕女的家庭或許會苛待女兒,但絕大多數(shù)家庭的偏心并不因為他們的嫡庶和性別,單純只看家長的喜好。
扶蘇剛來就覺得這個位面不對勁,便是因為他們格外在意“嫡子”。
太子嫡子有什么特殊意義嗎?
太子自己都死了,沒留下什么家業(yè)給兒子繼承,這個時候分嫡庶分長幼,不都是白分?
比起太子嫡子,扶蘇覺得太子之子才是那個值得忌憚的名頭。
嫡出還是庶出并不重要,皇家是最不在意嫡庶的地方。重要的是六皇子是前太子的兒子,太子曾經(jīng)是正統(tǒng)繼承人。
值得在意的是“先帝定下的正統(tǒng)”,而非別的什么。而能打敗正統(tǒng)的,唯有新的正統(tǒng),比如現(xiàn)任皇帝立的太子。
注意是新立的太子,而不是現(xiàn)任皇帝的嫡長子。
越過嫡長子立太子的大有人在。
立完之后想想覺得應該讓太子成為嫡長子,于是給他生母補個皇后之位的也多得是。
在扶蘇看來,別說大皇子的排名居長了,哪怕未來皇后收養(yǎng)了個孩子,也沒什么實際意義。
嫡長子、長子真那么名正言順,還要立太子干什么,太字這個名頭豈不是就多余起來了?
送走大皇子后,扶蘇去找父親。
大皇子的擔憂啟發(fā)了他,雖然不太可能出現(xiàn)皇子間的互相刺殺,但這種事情還是得防一手的。小心駛得萬年船,何況這樣的事情出現(xiàn)后,他們也能順藤摸瓜揪出幕后主使,趁機咬下對方一口肉來。
另外就是立儲的事情。
扶蘇說道:
“光是記在皇后名下還不夠,最好能立太子。但我瞧著帝后可能不會愿意,得給他們一點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