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會兒,大船來到水仙村,停泊下來。
廉錦楓拿了參袋和皮衣,準(zhǔn)備回家。
李奕考慮到,廉錦楓家境貧寒,便帶了一些銀子,與小秋、敖鸞一起上岸。
錦楓在前面引路,不一會兒,就到了家門口,輕輕敲門。
從里面走出一個老婦人,把門打開,接過皮衣,恭聲道:“小姐,怎么回來這么晚?夫人比之前稍微好點(diǎn)了。參取來了嗎?”
廉錦楓微微一笑,先把李奕三人領(lǐng)到書房,然后趕緊進(jìn)屋,攙扶著母親良氏出來,向李奕表達(dá)感激之情,然后向小秋、敖鸞行了禮。
話題轉(zhuǎn)到家族的歷史上,原來廉錦楓的曾祖父,以前住在嶺南,因?yàn)槎惚苣媳背膽?zhàn)亂,逃到海外,最終在君子國安頓下來,建立家業(yè)。
李奕精通醫(yī)術(shù),先為良氏治好病。
閑聊一陣之后,知道他們一家四口不想再待在君子國,便將他們都收進(jìn)劍靈世界,再出海游玩。
錦楓有個弟弟叫廉亮,才十三歲。那個老婦人,是良氏的陪嫁丫鬟。
又過了幾天,大船來到大人國。
因?yàn)榇笕藝c君子國接壤,風(fēng)俗習(xí)慣、言談舉止,以及土特產(chǎn),都與君子國頗為相似。
李奕想去游玩一番,于是帶著小秋、敖鸞,一同上岸。
“聽說大人國的人,只能乘云,不能走路,我心里總是癢癢的,恨不能立刻親眼看看?,F(xiàn)在終于來到這個地方,真是心想事成??!”小秋呵呵一笑。
敖鸞笑道:“雖然到了,但離有人煙的地方,還有二十多里遠(yuǎn)。我們得趕緊走,不然回來晚了,路上不方便。
前面有一座險峻的山嶺,岔路很多。大人國就把這座嶺當(dāng)作城墻,嶺外全是稻田,嶺內(nèi)才有居民?!?/p>
走了一陣子,離那座嶺不遠(yuǎn)了,田野中已經(jīng)可以看到人家。
那里的人,比別處的人,要高出二三尺不等。
這些人行走時,下面有云托著腳,隨著他們的步伐移動,離地約有半尺高;一旦停下來,云也就不動了。
李奕等人上了山坡,彎彎曲曲地繞過兩個山頭,前面都是岔路,走來走去總是在山里打轉(zhuǎn),穿不過嶺去。
敖鸞看看四周,笑道:“看樣子,是走錯路了。正好那邊有個茅草屋,何不找個人問問路?”
于是,三人一齊走到茅草屋前,正要敲門。
這時,從東邊走來一個老翁,手里提著一把酒壺,還有一個豬頭,走到茅草屋前,推開屋門,想要進(jìn)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