醍醐灌頂
趁著家人還沒到,張延按照原計劃先去拜訪了鄭銘老師。
鄭銘老師的家就在京城電影學院附近,張延這次過來,除了感謝對方在紅學家事件時給予的幫助,也想就拒絕中國青年出版社的事,當面解釋幾句。
在電影學院附近下了車,張延正想找個人問問路,就有個帥小伙主動跑了過來,自來熟的招呼:“您是張延老師吧?您還記得我嗎?”
張延仔細看了半天,才認出這是那天大腦袋帶去史鐵升家的男演員,不過比起當初的奶油小生形象,小伙子明顯黑瘦了不少。
“為了演好《邊走邊唱》,我前陣子下鄉(xiāng)體驗生活去了?!蹦切』镒诱f著,主動伸手自我介紹道:“我叫黃壘,是北電大一的學生?!?/p>
“噢~幸會。”
張延跟他握了握手,好奇道:“《邊走邊唱》是《命若琴弦》改編成電影后的名字?”
“對啊,我們陳導給起的,說是通俗易懂。”
嘁~
這時候怎么就不嫌棄通俗了?
而且《邊走邊唱》和《命若琴弦》比起來,明顯low了好幾個檔次!
張延一邊在心里吐槽,一邊又隨口問了句:“你們陳導具體叫什么名字?”
“那是陳愷歌導演,84年陳導拍的電影就在國外拿過獎了,當時張翼謀導演還是他的攝像師呢?!?/p>
陳愷歌?
這名字貌似在夢中出現過,看來大腦袋還能火好些年呢。
這時黃壘又道:“那天之后,我特地去看了您的小說,您寫的確實有意思,跟現在的小說都不是一個路數,怪不得能賣的那么火?!?/p>
張延這才明白,黃壘為什么會主動上來攀談,他連道兩句‘過獎’,順手把寫著鄭銘家地址的紙條遞過去,問:“黃同學,這個地址你認識嗎?”
黃壘低頭掃了一眼,笑道:“我們一老師就住這兒,正好我也沒什么事,我?guī)^去吧?!?/p>
兩人一路走一路聊,十八歲的黃小廚已經很能侃了,基本什么話茬的都能接得住,當然接得住不代表接得好,有些地方多少有點不懂裝懂。
等把張延送到鄭銘家樓底下,黃壘二話沒說就閃人了,半點沒有要互換聯系方式的意思。
這倒讓張延有些詫異,他本來以為對方這么熱情,應該是想結交自己這位小有名氣的暢銷作家的呢。
看來是自己想復雜了。
比起他這樣早早進入社會的人,大學生還是相對比較單純的。
到了鄭銘家。
在經過一番寒暄之后,張延才把自己要調到津門文學,所以只能婉拒青年出版社的事說了。
鄭銘對此并不在意,他更感興趣的是,張延要給津門電視臺寫劇本這事。
“鐵升在電話里都跟我說了。”
鄭銘正色道:“他那一套站在作家和編劇的角度,倒也不能說有錯,但你想拿到這個機會,光靠妥協可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