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是寧衛(wèi)民目前唯一的選擇,也是最好的選擇。
不為別的,就因為時代的局限性。
要知道,寧衛(wèi)民對這個時代的認識,完全是從影視劇、重生小說和想象中得來的。
他自詡有著飽經社會磨礪的情商和素質,有著穿越時空的金手指,有著一肚子點石成金的辦法。
自認為在這么個處處是機會的黃金年代,想要鉆個空子發(fā)發(fā)家,豈不是分分鐘的事兒?
哪怕沒趕上1979年最后一次非應屆畢業(yè)生考大學的機會,理所應當也能過得滿好。
可惜想象終歸只是想象。
作為一個對這個時代缺乏足夠了解的人。
寧衛(wèi)民根本無法準確的衡量這個陌生的年代到底存在著多么大的限制。
(請)
n
目的地
在所難免的犯了樂觀主義錯誤。
是的,狂熱年代里,那些被賦予濃重政治色彩的地名和標志。
開始紛紛改回以前的老地名,老字號。
“反帝路”恢復為“東交民巷”,“反修路”改回“西交民巷”。
“東風市場”改回“東安市場”,“京城烤鴨店”率先恢復了“聚德全”的匾。
與此同時,遍布街頭的標語牌、語錄墻、和大字報也都迅速消失了。
年輕人甚至穿起了時髦的喇叭褲,姑娘們把頭發(fā)燙成卷發(fā)。
這些都是生活即將發(fā)生積極改變的明顯信號。
但話說回來,這也只是表面性的變化而已。
真正的內在改變,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兒,需要一個非常緩慢艱難的過程。
實際上由于改革剛剛開始,此時社會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還在遵從著計劃經濟體系的規(guī)則。
現實并沒有給寧衛(wèi)民提供什么大展拳腳,譜寫個人傳奇的空間。
舊有勢力和觀念還在人們的心里根深蒂固。
首先說做買賣吧,這個年頭就沒有合法的個體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