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冷就這么一直默默的聽著,等李大為說完,才笑著說:“中午別走了,我們?nèi)ダ诟缂页砸活D去,年前頭從老爺子家酒窖里淘了兩瓶八幾年的窖藏茅臺,一直沒舍得喝,今天我們干了它?!?/p>
見李大為連好酒都不在意了,仍有些急,才打開他的保險柜,把他這小半年來,在非典期間自己一張張手繪出來的一摞分鏡頭拿出來,一下撂在了茶幾上,“看看,每一張都是我親手畫的。”
葉冷松的繪畫能力還算不錯,四年多的專業(yè)學習,他畫的這些分鏡頭還是可以看到一些功底和才情的。
整個故事線,如果用時間來表述,那就是九十分鐘左右,平均每分鐘兩個分鏡頭,也要一百八十多張,厚厚的一大摞,是葉冷松親手一張一張畫出來的。
可見其用心都在每一筆每一劃和每一根線條中。
看到這厚厚的一大摞分鏡頭,李大為也懵逼了,作為專業(yè)的導演,不可能不知道分鏡頭,他自己也畫過,可就算是他這么認真的一個人,也沒像葉冷松這樣,一部電影畫了這么多,畫得還這么細致的分鏡頭。
“這……都是你畫的?”李大為在一張張的翻看,滿臉不可置信。
葉冷松笑了笑:“這些東西,從我在構(gòu)思這部影片時就在腦海里了,正好非典封校這段時間無事可做,就慢慢畫了出來,一開始也沒想畫這么細,準備幾十張就可以了,你也知道,畫這東西上癮,一不小心就沒留住手,就全給畫出來了。”
李大為下意識的想摸根煙,葉冷松已經(jīng)遞到他嘴上,還幫他點上。
每一個分鏡頭都很入微,雖然不可能像連環(huán)畫那樣,畫的這么細,但是連鏡頭標號、出現(xiàn)在最終剪輯好的影片中的第幾分鐘、剪輯時能給這個鏡頭多少秒,以及某個鏡頭在拍攝時可以做哪幾種嘗試、每種嘗試對鏡頭的要求等等,都已經(jīng)全部都標注好了。
所謂分鏡頭,其實算是影視制作中的一個輔助手段。把劇本的文字再三維化一點。
導演是不可能一直掌鏡的,也不可能面面俱到。
拍戲講究的導演,會花費很大的精力,把他想要的內(nèi)容表達給攝影師、場景道具人員、服裝人員等等。
有了分鏡頭腳本,導演已經(jīng)把自己的想法、自己所需要的思路,直接給具體化了,然后,他拿給服裝設(shè)計人員看,服裝設(shè)計師一眼就明白了,哦原來要這樣的。
他拿給攝像看,攝像也一下子就懂了,原來這個鏡頭導演要這個角度。
甚至分鏡頭一出來,就連演員的選擇,在很大程度上都已經(jīng)有了一個準確的方向。
當然,對于導演來說,分鏡頭不是必須的。
別說分鏡頭腳本了,有些導演甚至都開拍了,還連劇本都沒有呢,人家水平高,盲拍,連拍邊構(gòu)思,這些都有,拍出來一樣有人買賬。
就比如香港的某王大導演,在拍《整蠱專家》時,拿到的劇本只有四個字,就是電影名《整蠱專家》,人家照樣在兩個月內(nèi)就拍完了這部戲,聽說效果還不錯,當時有很多人喜歡。
李大為看完全部的分鏡頭也無話可說,感慨過后問葉冷松:“這些東西,你還給誰看了?”
“你是第一個,就連我找陳道明來接這個戲的角色時,也只是給他看了劇本?!?/p>
李大為點點頭,抽口煙,緩緩地吐出來,咳嗽了兩聲,然后又問:“你做導演,誰來給你掌鏡?掌鏡人很關(guān)鍵?!?/p>
“還沒找好,試了兩個還不太滿意?!?/p>
李大為又是點頭,然后繼續(xù)悶頭抽煙?!皟蓚€女主角選好了沒?”
“找好了,應(yīng)該沒問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