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級的攝像機,電影級的導演,電影級的剪輯,電影級的畫面感,這在國內(nèi),哪怕是港臺的市場,都是很奢侈的了,哪怕是劉德華、張學友這一級別的,在專輯發(fā)售后,也只是每人只挑選幾首主打歌拍出來,然后跟cd包裝在一起銷售。
所以在李雪和寧浩看來,這種拍攝過于奢侈了,這種成本的vcd或dvd賣出去是賺不了多少錢的,能不虧本就算好的。
當然葉冷松也清楚,如今國內(nèi)的消費水平還不行,這種成本的拍攝確實是賺不到多少錢,可李雪和寧浩不知道,他卻知道:未來的時代,徹頭徹尾就是粉絲經(jīng)濟的時代了。
你的歌再好,電影演的再專業(yè),沒有粉絲經(jīng)濟也沒用,這也是葉冷松當年所在時代的悲哀,有些人甚至連拿得出手的作品都沒有,只靠炒作、緋聞、八卦,上個綜藝就能圈粉無數(shù),并擠身一線,而那些有嗓音、有演技的藝人,只能成為綠葉陪襯。
所以,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精彩的,哪怕不賺錢,也要提前打好粉絲基礎。
這也是葉冷松在今后幾年拍電影的宗旨,一部電影可以大投資,哪怕不賺錢甚至虧本,但是!
票房和口碑要好,影星要培養(yǎng),粉絲要圈住,就算現(xiàn)在賠了,在2010年以后,等大電影時代的到來,這些基礎打好了,在將來都能加倍的再賺回來。
當然,張韶涵這張專輯的v能不能賺到錢不好說,泉水微微的那張,葉冷松還是有點信心的。
不是說因為她們兩個在港臺,是日本有歌迷基礎,而是葉冷松有后世的商業(yè)運營手段。
別人捆綁了兩首v的套裝cd,一套賣30-50不等,張韶涵的專輯只安排了10首歌,沒有v,定價30塊,價格既便宜,又能讓那些已經(jīng)習慣了想看v的歌迷先期待一下,然后刷的,十支精彩的電影級別的v拿出來,直接就可以定價50塊。
葉冷松根就沒拿v當做專輯上市時的一種宣傳手段,純粹獨立出來,成了一種單獨銷售的音像制品。
一般歌迷肯定會嫌貴,不舍得買,但是也不怕,等周慧敏和坂井泉水兩人的專輯出來了,光是兩個人的那些鐵桿粉絲愿意買單,愿意買回去收藏,就足夠賣它個幾十萬套了。
等這批v的vcd、dvd出完了貨之后,就可以縮減出貨量,直接把cd和v捆綁到一起,再加上一些歌曲錄制花絮和v拍攝花絮,出一套所謂的“珍藏版”、“精裝版”,把沒銷售完的cd加dvd捆綁一起,做個包裝盒,直接定價六十都有人買……
這就又是好大一筆錢。
而且這樣一來,就算是把歌迷的錢賺到手了,把張韶涵和泉水微微這兩張專輯的利益產(chǎn)出壓榨到極致了,也足以在多年之后讓這些歌迷回憶起來,仍然清楚地記得這樣的一套v,并為之稱贊。
這才是真正的商業(yè)運作。
……
2003年3月3號,北京電影學院寒假后,正式開學了。
整個學校,來自全國各地的學生開始陸續(xù)歸校,除了少數(shù)廣東地區(qū)過來的學生開始戴口罩,北方,特別是北京地區(qū)的學生還依然樂呵呵的自由自在的成群的走進校園。
葉冷松的假期也結束了,加上請假,后期拍攝《天龍八部》學校給的假都已用完了,就算葉冷松再不想,也得回校銷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