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是三點準時到,陳道明果然是踩著三點鐘的時間到的包間,見除了葉冷松外還有一個女孩,愣了一下還是笑著伸手走向同樣起身迎過來的葉冷松。
“葉董你好,雖是第一次見,不過早就聽過你的大名?!?/p>
已近五十歲的陳道明顯得很年輕,給人的感覺在四十上下,態(tài)度也不亢不卑,讓人很舒服。
“陳老師叫我葉董有些見外了,再怎么說我也算是后學晚輩,您叫我小葉就行?!?/p>
陳道明從天津人民藝術劇院學習舞臺劇表演轉到中央戲劇學院表演進修班上學時,葉冷松剛出生。
在當下,或者早幾前間,國內(nèi)真正的表演藝術家和導演有點像古時的中國曲藝傳承,是很論資排輩的,就比如導演這一塊,第一代導演,是指20年代中國電影的拓荒者,如張石川、鄭正秋等人,第二代導演是指三、四十年代活躍在影壇上的一批導演,如蔡楚生、孫瑜、費穆、吳永剛等人。
他們是第一代導演的學生。
第三代導演指五、六十年代活躍于影壇的導演,如謝晉、水華、成蔭、崔嵬、凌子風、謝鐵驪等人。
他們很多又是師從二代導演。
陳道明是跟著第三代導演起家的,稱之為他們的學生也不為過,所以在當下,還活躍在熒幕上的演員里,陳道明算是資歷輩分最高的。
只是隨著時代的變遷,到了葉冷松后世那個時代,演藝圈越來越向娛樂化發(fā)展,也就慢慢淡了這些輪資排輩說法,而是表現(xiàn)的誰的關注高、誰的粉絲多、誰的片酬高為標準了,這也讓很多以表演為第一要務的老戲骨們越來越被沒有資歷的小演員欺壓。
所以,在當下,不管葉冷松身份背景多深,只要在這個圈子里,對老一輩的演員,特別是真正的專業(yè)演員,還是很尊重的。
佟麗婭還沒有從見到是陳道明的驚訝中回過神來,要說在當下內(nèi)地的演員里,最想搭戲的男演員,陳道明一定排前三。
和他對戲的演員除了能學到東西,還能有很高的曝光度,而且陳道明很挑本子,對每一個角色都非常認真,一般是不愿意輕易接戲的,所以他所接的片子,幾乎都是收視率的保證。
哪怕是剛上映不久的《英雄》,陳道明在里面的氣勢與演技,也一點都不落李連杰、梁朝偉、甄子丹等人。
三人重新落坐后,葉冷松親自持壺,幫陳道明倒了杯茶,做了個請的姿勢后,陳道明才端起茶杯小嘬了一口,說了第一句開場白:“嗯,好茶,這家茶館里可沒這么好的茶,是葉少的私貨吧?”
這次佟麗婭有眼色多了,從葉冷松手里接過茶壺,幫陳道明和葉冷松添滿,才小心的把茶壺放在自己的左手邊。
這或許就是中國人對稱呼方面的藝術,稱呼葉董,有些見外,稱呼小葉有些拿大,直接稱呼冷松,又沒熟到這個份上,葉冷松稱他陳老師,陳道明改口叫葉少,即親切,也不顯得拿大,還無形中拉近了兩人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