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兩個人初三那年,家里的生意一落千丈,父母不得不賣掉寬敞明亮的花園別墅,搬進只有兩室一廳的小房子,雇傭多年的住家保姆也因此被辭退,周芽這才算是稍微舒心了一點。
對于事業(yè)上的失敗,父母都很不甘,短短幾天就整理好了心情,準備重頭再來,自那之后,比從前忙了百倍,經(jīng)常國內(nèi)國外的出差,少則一個星期,多則兩三個月。
周嘉很乖,很懂事,想爸爸媽媽就翻翻相冊,看看錄像,或者給爸爸媽媽發(fā)條短信,問他們忙不忙,通常夫妻倆不那么忙的時候都會立刻給周嘉打一通電話。
只是這樣周嘉就已經(jīng)心滿意足,她拿著手機窩在沙發(fā)上,模仿著爸爸媽媽的語氣說:“你們在外邊要好好吃飯,好好睡覺……”
長大后的周嘉不像小時候那么可愛了。曾經(jīng)粉雕玉琢的小寶寶,如今比周芽還高幾厘米,那雙握緊拳頭圓滾滾的小手也變得秀窄修長,骨節(jié)分明,而她的長相不僅繼承了父親的俊秀,也繼承了母親的清麗,狹長的眼尾,低垂的眼睫,好似總是很憂郁的神情,讓她看起來并不像是一個年僅十四歲的初中生。
正因如此,那樣溫吞緩慢的說話方式在她身上顯得格外違和,很容易就會被人察覺到她智力上存在問題,從而引來異樣的目光。
周嘉的確反應(yīng)遲鈍,可她也有自尊心,漸漸地就不太愿意在公共場合開口說話了。
她的沉默寡言是極好的偽裝,周芽不止一次從她的書包夾層里、課本里、校服口袋里翻出染著香味的情書,那些人在單薄的一張紙上,對著想象中的周嘉盡情傾吐愛意。
周芽將一張張情書撕的粉粹,特意帶到學校,丟進教室的垃圾桶里。
離了父母的眼皮子底下,也沒有保姆虎視眈眈,周芽更變本加厲的欺負周嘉,她不允許周嘉和同學來往,不允許周嘉和朋友出去玩,像一個不負責任的主人總是把小狗關(guān)在籠子里,還振振有詞的對周嘉說:“你才考二百分,不想上高中了?還有心思玩。”
周嘉盡力了,用盡全力也只能考二百分。
可父母還是希望她能和普通人一樣上高中,擁有和普通人一樣的青春記憶。
最后周芽和周嘉上了同一所私立高中。
周芽作為狀元苗子,全省的重點高中都搶著要,她選擇這所私立高中只是因為校方愿意無償接受周嘉入學,并且給周芽和周嘉提供一間雙人寢室。
周芽本來可以有更好的選擇,她覺得都是周嘉耽誤了她的前程,這個只會吃喝玩樂的小廢物,一輩子都是她的累贅。周芽光是想一想,都恨不得咬周嘉一口。
小時候周芽最不喜歡周嘉奶聲奶氣的叫她“姐姐”又或是“芽芽”,那種肉麻到近乎惡心的滋味,總是令周芽感到非常不適。
所以一直以來她都讓周嘉連名帶姓的叫她“周芽”。
而周芽喚周嘉一貫是隨心所欲的,心情好了,就有點親昵又漫不經(jīng)心地喚周嘉的乳名“小花生”;不好不壞,便招呼自家小狗到跟前似的隨口喚她“花生”;心氣不順的時候,也連名帶姓,喊一聲“周嘉”。
再有便是高二那年偶然間誕生的一個新稱呼——小嘉。
私立高中講究因材施教,雖然周嘉扯著周芽的衣擺踏入了校門,但在學校里她和普通學生沒兩樣,也按照正常流程參加摸底考試,按照成績劃分班級,像周嘉這種單憑文化分一準考不上大學的后進生,學校都會根據(jù)學生本身的長處采取一些特殊的手段。
對于周嘉,負責學業(yè)規(guī)劃指導的老師一看到她就有心讓她走藝考的路子,自覺以周嘉的身高長相,隨隨便便來一段詩朗誦都可以順利上岸,將來要是真有那個運氣成了明星,也是給學校增光添彩的好事情。
可短暫接觸后,老師就放棄了這個念頭,畢竟娛樂圈里魚龍混雜,以周嘉的心性恐怕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