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一看上面沒有絲毫歲月斑駁的痕跡,一眼為新,哪怕做得再真,復制得一模一樣,那也是上周的。
大明和他這邊差600多年,就意味著古董差了600多年的歷史底蘊。
因為唐朝離大明也是600多年,用儀器做檢查碳十四或者熱釋光檢測的話,百分百只能查到這東西只有600多年歷史。
就算儀器不一定完全準,可唐和明之間600多年的差距,總不能發(fā)生那么大的偏移吧。
所以總結來說就是。
唐三彩:壞了,我成明三彩了。
至于那份蘇軾墨寶。
那就更假。
因為瓷器或許能夠通過保存得當而減少歲月磨損。
紙卻不行,它的自然演化很難通過保存而減緩,該變脆變脆,該泛黃泛黃,用儀器一測,根本不會有一千年歷史沉淀。
因此按照這個結論推導的話,蘇軾墨寶大抵就變成了明末清初仿蘇軾《浣溪沙五首》手稿。
朱云峰想到這里就有點難繃,忍不住問道:“明三彩值錢嗎?”
“幾百到幾千吧?!?/p>
泉子遺憾地說道:“要看是不是官窯出產,官窯會貴一點,價值幾十上百個也有。只是明代官窯產的瓷器雖然不一定都有底款,但特征上都會用蘇麻離青料,所以這個明三彩應該有鐵銹斑,我剛才看了一下,沒有鐵銹斑,大概率是民窯,這個制作雖然精美,但民窯的話當然,還是有一定價值,它的工藝非常棒,感覺已經(jīng)達到了唐代洛陽唐三彩官窯的地步,可能會值點錢?!?/p>
朱云峰心已經(jīng)涼了大半截。
徹底完蛋了。
這六百多年的歷史差距,就不是真品能夠掩蓋的,拿儀器一做就能查出年份。
雖然其中不乏有工藝上的考究,但誰也不能保證明代的工匠就沒有復制出唐代工藝的水平和能力。
只要儀器檢測確定是明代的物件,跟唐三彩一比一復制,哪怕工藝、材料全都一模一樣,也只能當是明三彩來賣。
這價值何止是一落千丈,簡直是堪比大a股市,一千萬進去,20塊出來啊。
朱云峰欲哭無淚。
旁邊老朱詫異低聲問道:“怎么了?”
“是假的?!?/p>
朱云峰也低聲回了句。
“怎么能是假的呢?”
朱元璋頓時卻是不樂意了,聲音不自覺放大說道:“這明明是俺從故元寶庫當中繳獲而來的東西,那些學士都鑒定過,絕不可能是假?!?/p>
“這位是?”
泉子聽到聲音,沒看到人。
“沒什么。”
朱云峰下意識否認。
“什么故元寶庫?誰繳獲的?是朱元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