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的秋夜,帶著一絲涼意。
《大唐民報》成功辟謠帶來的短暫輕松,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漣漪過后,水面重歸沉寂。
各地軍隊對棉甲的顧慮也隨之消散。
一時間,請求列裝棉甲的奏折,也如同雪片般飛向長安。
太子李承乾與詹事馬周緊繃的心弦終于稍稍松弛。
看著工坊里匠人們熱火朝天,在新酬功令的激勵下?lián)]汗如雨,產量節(jié)節(jié)攀升,李承乾心中騰起一股久違的踏實感。
掌控輿論的威力,他此刻體會得尤為深刻。
然而,平靜的水面之下,暗流從未停歇。
子時剛過,萬籟俱寂。
將作監(jiān)深處,專門負責棉甲核心工序。。。。。。那層經過特殊浸漬處理,兼具柔韌與防護的棉布紡織與涂層的新建工坊,突兀地亮起一點猩紅。
那點火光并非尋常燭火,而是帶著油脂燃燒特有的黑煙和噼啪爆響,瞬間便舔舐上堆積如山的優(yōu)質棉麻原料。
“走水了!快來人啊。。。。。。!”
凄厲的嘶吼劃破夜空,值守的衛(wèi)兵和驚醒的工匠們從四面八方涌來。
水桶,沙土,一切可用的東西被瘋狂潑向火場。
但火勢蔓延得太快,太詭異了。
火焰仿佛長了眼睛,避開外圍次要區(qū)域,貪婪地吞噬著工坊的核心:那幾臺耗費巨資,剛剛調試完畢的專用織機和浸染槽,以及旁邊倉庫里碼放整齊,即將進行最后一道工序的半成品棉甲片。
濃煙滾滾,火光映紅了半邊天。
長安城的武侯鋪警鑼大作,鄰近的禁軍也聞訊趕來增援。
可人力面對這精心策劃的災難,終究是杯水車薪。
當最后一絲火苗被撲滅時,眼前只剩下焦黑扭曲的金屬骨架,化為灰燼的珍貴原料,以及滿地狼藉,被高溫炙烤變形,失去價值的半成品。
空氣里彌漫著刺鼻的焦糊味和油脂燃燒后的惡臭。
黎明時分,李承乾站在廢墟前,臉色鐵青如鐵。
昨夜他還為工坊的欣欣向榮而欣慰,此刻卻只剩下冰冷刺骨的憤怒和一絲無力感。
焦黑的木頭在他腳下發(fā)出輕微的碎裂聲,如同他緊繃的神經。
這絕非意外!
殘留的刺鼻氣味,火焰精準的破壞路徑,都指向一個冷酷的事實。。。。。。人為縱火!
目標直指棉甲生產的核心命脈。
這不僅是對他太子權威的挑釁,更是對朝廷軍備,對前線將士性命的悍然踐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