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太極殿。
大朝會的氣氛比往日更加凝重,空氣中彌漫著一種山雨欲來的壓抑感。
文武百官分列兩側(cè),不少人的目光都有意無意地瞥向站在文官隊(duì)列前列的崔敦禮,以及龍椅上面無表情的太宗皇帝李世民。
果然,議事不久,一位與崔家交往甚密的御史大夫便手持笏板,率先出列,聲音洪亮地奏道。
“陛下!”
“臣近日思之,科舉取士,雖得才俊,然終有偏重文章,忽略德行之憂?!?/p>
“為國選材,德才兼?zhèn)?,方為大道。?/p>
“臣懇請陛下,效仿兩漢良規(guī),重啟察舉之制,令各州郡擇賢薦能,以補(bǔ)科舉之闕,彰顯朝廷重德尊賢之本!”
此言一出,立刻引來數(shù)名世家官員的附和。
“臣附議!”
“德行乃立身之本,豈可單以文章論優(yōu)劣?”
“察舉古制,自有其深意。”
“可使野無遺賢,天下歸心!”
“若能得孝廉,賢良方正之士入朝,必能淳化風(fēng)俗,匡正朝綱!”
一時間,“重德”,“古制”,“薦賢”之聲響徹大殿,氣勢頗盛。
甚至一些中立或保守的官員聞言,也不禁頷首,覺得此言似乎頗有道理。
崔敦禮垂眸而立,嘴角噙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冷笑,等待著預(yù)期的反對之聲,以及隨之而來的道德碾壓。
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第一個站出來回應(yīng)的,竟是太子李承乾。
李承乾穩(wěn)步出列,神色沉靜,先是對御座上的李世民躬身一禮,然后轉(zhuǎn)向眾臣,朗聲道。
“陛下,諸位大人?!?/p>
“方才王御史所言,孤深以為然。”
這話讓所有人都愣了一下,包括崔敦禮。
太子居然贊同?
李承乾話鋒隨即一轉(zhuǎn),聲音清晰而堅(jiān)定。
“德才兼?zhèn)?,以德為先,此乃千古不易之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