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錯!”又有一官員站了出來,提議道:“而且,太子殿下可奏請圣上頒發(fā)圣旨,將此次府試及衙門見習考評,其策論與實務評判,皆以此書所定標準為唯一準繩!"
"準!"李承乾斬釘截鐵。
“另外,為了不使得各縣學子為了進府城趕考時間緊迫,而在趕考路上發(fā)生意外,孤已經跟父皇請得圣旨?!?/p>
“將此次府試的時間,推遲至三個月后!”
“不日便將明發(fā)天下,咸使聞之!”
“所以時間上很充裕,但是孤要爾等一個月內。,讓此書出現在大唐每一個應考的縣學學子和閱卷官案頭!"
"臣,領旨!"馬周肅然起身,眼中充滿干勁。
東宮這臺龐大的機器,因為有了清晰的目標和充足的燃料,開始以前所未有的高效運轉起來。
詹事府的文吏們負責最后的文字潤色和格式統(tǒng)一。
吏部,刑部,戶部的郎官們被抽調過來,逐條核對書中涉及的律法條文和實務細節(jié)。
然后便將成稿送到了天上人間趙牧的手上。
短短三日,第一批散發(fā)著濃郁墨香的《貞觀府試實務通鑒》,便如同雪片般出現在東宮。
七日后,更是在大唐各道,州,府的地界上出現。
這也是趙牧在布局改革科舉之前,便已經在各地布置好的印刷廠,只要定稿一到,三日內便能大批量印刷。
可以說,這么多年積攢下來的錢財,大部分都用在這方面了呢。
與此同時,府試推遲至三個月后的圣旨,也以明發(fā)邸報的形式,迅速傳遞四方。
同時刊載在邸報上的,是一則東宮的太子喻令!
"。。。為彰朝廷選才之公,杜絕徇私舞弊之弊,特頒《貞觀府試實務通鑒》為此次府試唯一評判標準。"
"各級考官,閱卷判分,務必嚴格遵循書中條例,最優(yōu)解者優(yōu),次優(yōu)者良,及格者錄,錯誤者黜!"
"判卷結果需與書中標準逐條對照,若有偏差,考官需具文詳述理由,存檔備查!。。。"
一道出自太極宮的圣旨,外加一道東宮諭令,如同一顆投入滾油鍋的冷水,瞬間在朝野上下,尤其是世家圈子里炸開了鍋!
府試推遲三月以及《貞觀府試實務通鑒》將作為唯一評判標準的消息,如同投入滾油的三瓢冷水,在長安乃至整個大唐的士林里炸開了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