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還真是以彼之道,還使彼身,天理循環(huán),報應(yīng)不爽啊。
關(guān)鍵是,以儒家來破儒家,能大大降低儒生的抵觸情緒。
方孝孺感嘆道,果然不愧是亙古
社會模型
生存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xiàn)需求。
方孝孺越想越覺得這個劃分實在太精妙了。
“妙,實在太妙了。僅僅是這套需求理論,就足以讓景恪在思想界占據(jù)一席之地?!?/p>
“如此精妙的理論,竟然只是大同思想的一部分,現(xiàn)在我對它的全貌更加好奇了?!?/p>
從目前透露出來的內(nèi)容可以看出,大同思想并不是單純的儒家學問。
大同本身來源于儒家。
代天行道,用的是道家思想。
需求理論明顯是管子的思想,而管子是法家代表。
僅僅只是局部框架,就應(yīng)用了儒墨法道四大顯學中的三家。
整套體系涵蓋的學說定然更廣。
如果這個猜測是真的,那大同思想可以說就是華夏思想的集大成之作。
難怪以陳景恪的才學,都進行的如此艱難。
想到這里,以方孝孺的心性修養(yǎng),也忍不住激動起來。
這堪稱是百家爭鳴以來,最瘋狂的舉動。
如果能成功,華夏思想界將從此進入另一個篇章。
而大同思想,就是分界線。
現(xiàn)在自己有幸能目睹它的誕生,甚至有機會參與其中,如何能不讓他興奮。
陳景恪并不知道他在想什么,見他忽然如此激動,還有些莫名其妙。
需求層次理論確實很有道理,可真論起來,《管子·牧民》篇早就有相似的思想了。
這套理論不過是將其單獨抽出來細化了而已,不至于讓你高興成這個樣子吧?
不過他也沒有深究的打算,激動就激動唄,恰恰說明我弄的還不賴。
“別光說好的,提點建議啊?!?/p>
方孝孺仔細回想了管子的思想,才開口說道:
“我想到了朝廷的人才吸引計劃?!?/p>
“管子曰:國多財,則遠者來,地辟舉,則民留處?!?/p>
“你的需求理論,也與此言暗合。”
“大明能滿足生存和安全的需求,就可以吸引四方蠻夷來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