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恪親自去見過那個人,三十多歲的中年人,名叫邱一新。
看起來很沉穩(wěn),眼睛里時不時露出的一抹精光,彰顯他心中頗有算計。
印書的事情很是順利。
中國古代對私刻管制非常寬松,私人印書館到處都是。
找一家口碑不錯的,錢給到位,不出半個月五千冊《基礎(chǔ)算學》就印好了。
接下來尋找合作商人的事情,遇到了一點麻煩。
倒不是商賈對新符號不感興趣,而是不知道推廣此書會不會帶來麻煩。
他們不愿意冒這個風險。
不過正如朱標所言,多找?guī)准铱倳腥送獾摹?/p>
有了了,這些人毫無障礙的就接受了新符號。
悄悄關(guān)注這一切的陳景恪,也松了口氣。
只要這些人肯接受,后面的事情就好辦了。
還有一部分,他白送給了應天府內(nèi)的書店,條件是將書擺在顯眼位置。
白撿的便宜,書店老板自然不會拒絕。
正逢科舉,數(shù)萬各地讀書人齊聚應天府,書店的生意自是紅火。
每天都有很多讀書人來這里尋找書籍。
陳景恪到不指望他們購買新算書,真正目的是讓他們看到。
營造一種,新算學符號在應天府很流行的錯覺。
等他們回到老家,看到新算學符號,就會習以為常。
甚至會得意的告訴周邊的人,這種新符號在京師很常見,你們太大驚小怪了。
這就是應天府作為京師,所帶來的天然效應。
做完這一切,陳景恪就再次消停下來,剩下的就是新符號逐漸推廣并廣泛使用。
這個過程不會很快,著急也沒用。
況且他還年輕,有足夠的時間去等待。
他不知道的是,朱元璋一直在關(guān)注著他。
期間并未對他的做法發(fā)表任何意見,直到他做完所有布置,選擇靜靜等待才露出贊許之意。
并對朱標說道:“耐心是成大事者必須具備的品質(zhì),以前咱擔心他年少氣盛急于求成,今日看來并非如此?!?/p>
“此子將來可堪大用,你當善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