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距離入職已是一年半過去。
這一年半里,沉紀雯跟了五個項目,從拿地到報批、融資到開工,她都在場,但那終歸是別人的項目。
匯報再清晰、材料再漂亮,在高管眼里,她依舊只是“前董事長的女兒”。
穩(wěn)妥、聰明、低調,卻還沒真正擔過責。
直到青衣項目批了下來。
那是舊工業(yè)地塊轉住宅的改建項目,地段好,審批難,公司盯了半年才拿下。項目組還沒定人,批文剛剛落地,內部正處于觀望狀態(tài)。
沉紀雯看完批文后,走向副總辦公室。敲門,推門,說話干脆:“我想申請主導青衣這個案子?!?/p>
對方從電腦后抬頭,看了她幾秒,沒有立刻答應,也沒有拒絕,只道:“你出一版初步立項建議書,一周內給我。”
那幾天她很晚睡。
電腦開著,臺燈未滅。
她沒有期待回應,只是照流程把事做完。
建議書交上去后叁天,沉紀雯接到了立項評審的會議通知,她的方案,被允許進入決策流程。
大會議室里,董事、高管一排人坐在長桌那頭,每個人手里都有厚厚一迭資料。
她拿著遙控切換ppt,語速不快,一條一條往下講。
“地塊原為輕工業(yè)用地,已完成用途轉化,批建為住宅?,F(xiàn)建議開發(fā)為中高層住宅產品,設少量底層商鋪。”
“回款按分叁期推售節(jié)奏設定,首期預售設在明年第二季,尾期控制在開盤后一周年完成?!?/p>
會上討論中,開發(fā)部有人問:“你估價偏高了,能撐住嗎?”
她答:“我看的是去年四季度的備案走勢,青衣幾個新項目賣得不錯,而且那一帶庫存不高?!?/p>
“整體結構保守了點?!必攧湛偙O(jiān)緊接著開口,翻著表格說,“你這版回款太靠后,一旦市況下行,后段會吃力?!?/p>
她沒搶話,等對方說完才點頭:“是。但這一版是按目前審批進度編的,如果能爭取提前分期推售,我可以改成中性版本?!?/p>
對方沒有再問,只點了點頭。
一周后,項目評審意見下發(fā),批注為「原則通過」。公司正式發(fā)文成立專項項目組,從財務、法務、設計與投拓各抽調核心人員,由她統(tǒng)籌協(xié)調,擔任項目第一責任人。
沉紀雯把那頁審批表復印了一份,鎖進抽屜里。
從今天起,這個項目,真是她的了。
她清楚,要證明自己能坐得住這個位置,就得隨時能把別人給出的數(shù)字拆開、挑出風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