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黃奕住,14歲在老家?guī)偷刂骼戆l(fā),不小心割傷地主,被迫逃亡三寶壟,起初在街頭幫人理發(fā),兩年后得到貴人5盾贊助。
193?年的5盾,當時還比較值錢,憑著這5盾錢,黃奕住一飛沖天,并成為全球最有影響力一百位商人中唯一華商。
(請)
第2節(jié)
人心險惡
多年以后,曾經的恩人落難,哪怕是生意上的競爭對手,黃奕住也傾全力,幫助對方起死回生。
還比如黃仲涵,19世紀末與太平天國活動失敗的父親一起逃來印尼。
后來成為印尼糖王、橡膠大王。
他幫助過的同胞更多,比較有名的是孫逸仙。
不夸張說,孫逸仙能夠推翻老太婆,全靠南洋商人和海外華人支持。
在最初時期,指望清朝治下的老百姓、商人捐錢推翻老太婆,跟開玩笑似的。
后來民國成立,黃仲涵成為坐上賓,并獲得豐厚回報。
比較有名的歷史人物顧維某,是黃仲涵的女婿之一。
這件事情之所以被近代歷史淡化,原因是黃仲涵晚年時期走錯路,與日本人走近。
雖然晚年走錯了路,但印尼現在的首富、次富,依舊姓黃,兩黃的財富加一起,比第三名加第十名還要多。
可見投對人的回報是多么豐厚、多么誘人。
類似的事情很多,因為投資小、回報大,以及印尼政治環(huán)境不穩(wěn)定,同胞之間幫扶之風在1900-2000年之間很盛行。
頗有一種‘少俠我很看好你’的既視感。
到了近代,2000年之后,這種幫扶風氣慢慢降了下去。
但如果用五千萬盾,也就是225萬rb,扶一個有志少年,萬一對方成功,以后印尼十大富豪,說不定就有她和她老公。
更熬人、更讓人絕望的是,他們現在的生活可以一眼看到人生盡頭。
想到這里王麗看著丈夫的眼睛確定問,“他真的不同嗎?”
徐多田重重點頭,“沒有任何抵押,憑一個商業(yè)計劃,就敢跑多家銀行拉貸款,僅這一點就打敗很多人?!?/p>
“被連續(xù)拒絕不灰心、不放棄,這說明他內心強大,”徐多田清楚分析,“而且他冷靜、思路清晰,對金錢有強烈渴望,身上還有一股狠勁,我認為他值得我們賭一下。”
“給他一億盾!”王麗咬牙切齒,“幫他,盡全力幫他成功!不僅是金錢,還有社會關系!”
“老婆,”徐多田敢拿自己半年的收入賭一下,卻舍不得一年,“會不會太多?”
“就像你說的,即使一億盾打水漂,我們生活也沒有任何影響,”話到這里王麗停頓一秒,“一想到我們會賣一輩賣豬腳飯,我們的兒子賣一輩子豬腳飯,我就很絕望,不要畏首畏尾!”
直直看著老婆,徐多田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