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學舟一樣,如果你好勝心太強,有可能你這輩子只需要輸一次就很難翻身!”
“我不認同這個觀點,我們從小被培養(yǎng)時就是灌輸的考第一的觀念,又有左腳名都,右腳滄瀾,身體躺在升騰學府,這些都是灌輸我們必須爭奪第一的心態(tài)……”
張曼倩和張學舟相處時這種弊端不顯,但只要涉及其他人,張曼倩就有勝負欲,哪怕是辯駁觀點這方面也同樣如此。
“存在勝負欲是一件好事,但沉溺于勝負欲心態(tài)中會很危險!”
作為心理學方面的教授,任一生等人秉承的觀念就是萬般性情不能過了頭,否則就會害人害己。
“如果有一天你碰到同齡更優(yōu)秀的人,但你又被他一直壓著,你那時候的勝負欲心態(tài)遠超出了現在的自己,那就很有可能轉化成嫉妒等負面心性,從而同樣難于善終”任一生發(fā)聲道。
“不用有一天,我弟比我優(yōu)秀,我沒覺得自己有任何嫉妒的心態(tài)!”
張曼倩據理力爭。
她覺得自己很正常,而赤色聯盟國的教育理念也是一向如此。
雖說她一路爭第一,但張曼倩并不認為自己沉迷于勝負欲之爭無法自拔。
“我在成人考時只是全省第十三,我也沒嫉妒前面十二人,而且還有其他省那么多狀元,那怎么可能夠我嫉妒”張曼倩道。
“那時的你還沒有啟發(fā)這種精神狀態(tài)”任一生慢條斯理道:“而且你當下的成就是諸多省狀元所不及的,也就不會存在對比心態(tài),這甚至能讓你帶著一絲優(yōu)越感去俯瞰這些人!”
“你要相信我們,畢竟我父親在這方面耕耘了很多年”任安然勸道。
“我并非不信你們,但我覺得這是一種對我烏有的評價”張曼倩認真道:“我接受正確的建議,但難于承受這種沒有的指責。”
“我曾經被醫(yī)院誤診過心理疾病”張學舟解釋道:“原本我很正常,但相信了醫(yī)療報告后,我最終被不斷進行精神治療,成功產生了這方面的疾病,所以我們對心理疾病這方面的問題會抱著較為謹慎的態(tài)度!”
“世上不曾研究的事情諸多,您就確信這種判斷不會錯嗎?”張曼倩問道。
“這……”
面對張曼倩的詢問,任一生還真沒法打包票。
他甚至不清楚張曼倩可能誘發(fā)的問題,而只是聽了任安然感知的判斷,從而產生了相應的判斷和建議。
如果任安然判斷失誤,他后續(xù)的一切指導就是錯誤的。
“但強行刺激精神必然要付出代價”任一生道:“你可以多審查審視自身,如果有這方面不良的影響,你可以隨時與我們溝通!”
“讓我好奇的是學舟為何如此輕易就接受了‘荒誕’這個建議”任安然奇道。
“或許是我覺察出這種‘荒誕’建議對我有好處,本著利己主義的品質,所以我沒有抵觸?”張學舟眨眼道。
“荒誕?”
等到眾人解釋一通,張曼倩只覺張學舟壓根就不是接受建議,而是早就產生了自我保護的荒誕行為。
譬如那份涉及四十七頁的《圖爾神與異獸私語》,腦袋不荒誕壓根寫不出這種荒唐論文。
對比過張學舟的情況,張曼倩心中一緊,終于覺察出了自己可能的不良精神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