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舟向左,李少君向右,公孫弘向前。
三人拿建筑垃圾托著一塊點火的燃料,猶如拿著一個小型火把。
這種燃料提供的光亮度雖然一般,但對于他們這種大修煉者已經(jīng)足用,并不遜于李少君那顆光亮度一般的夜明珠。
張學舟一路向左,等到穿過了小心翼翼穿過兩條通道,他再次看到了藏物室。
或許是這方入口處布置了‘火’這種頂級機關人,后方通道并未再次出現(xiàn)大型機關人,而只是普通鎖具掛在門上。
張學舟伸手扯了扯,這個拉扯式的鎖體還被他直接拉了開來。
這種門拉開得太容易,張學舟覺得沒可能裝什么好東西。
但等他進入房間后,只見一地凌亂的木制和銅制的小零件。
以現(xiàn)實世界的工藝而言,這些小零件略顯粗糙,但對這方世界的科技而言,這些零件無疑是極為精細,甚至讓工匠難于打造。
如果心靈手巧,還能拿這些小零件組裝出一些小型機關。
張學舟對這些沒什么興趣,但他在眾多凌亂的零件取了一卷竹簡后,只見竹簡上刻畫著各種零部件的組合,最終的結果則是打造出了一柄強弩。
以現(xiàn)實世界的工藝而言,遠射的工具極多,各類槍械層出不窮,若要將工藝向前,同樣有早期的各種毛坯工具。
但社會發(fā)展不同,想從現(xiàn)實中引入工藝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情,會存在各種適應和匹配的問題。
而竹簡上的內(nèi)容顯然完全屬于本土化。
竹簡上的墨跡已經(jīng)較久,墨家實現(xiàn)這種工藝或許已經(jīng)數(shù)十上百年。
“著名為班,也不知道是墨家哪位姓班的前輩留下,若有名有姓工藝又不曾流傳出去,指不定還能賣個價格!”
張學舟對地上的零件沒什么興趣,但他對這種資料還是有興趣收藏。
若有人要,他就售賣又或交換其他。
若沒人要,他多拿一卷竹簡也不顯麻煩。
掐了個法咒后,張學舟將竹簡塞入了納袋中。
知曉了這些機關房與想象中的藏寶有區(qū)別,張學舟也只得熄了發(fā)橫財?shù)男乃?,轉而搜尋入眼的資料等物。
這些房間雖說是機關房,但在張學舟看起來更是一個個研究室。
若非發(fā)生了變亂,這些研究室內(nèi)應該是有較多成品機關,又有各種資料存放在其中。
他連連開啟了五個機關房,等到進入一個較為大型的機關房中時,張學舟第一次見到除了機關人的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