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刀是刀,鋼刀也是刀,同樣的大小同樣的鋒銳,但相互對砍時鐵刀必然居于下風。
這是彼此材質(zhì)的不同造成的差異。
這也是他與對方的差距。
那是他從未修行過的方向,也是他忽略的方向。
修行顯然沒有止境,傲視過一個時代的他終究是落伍了,他的思維定性中少了創(chuàng)新,也就沒了向上。
“能再詳細深入說一次嗎?”
帝君開始覺察出彼此的差異,他看著眼前的小修士,眼神中浮現(xiàn)的是認真求學的神態(tài)。
對方身上就藏著他追尋千年的答案。
盡管對方擁有的神識強化咒只是一份基礎,但對他而言,這一份基礎就是一個新的方向。
只要徹底弄清楚了這份咒法的規(guī)律,他就有可能自行推衍向上,直到適配自己的修為。
他的實力已經(jīng)固化了很久,邁入極限后再無寸進。
而在眼下,隨著這份神識強化咒的敘說,帝君感觸到了一絲可能的松動。
“我覺得你可以多喝一些九珍酒再做嘗試”張學舟建議道。
他注目著化成佛子的秘地主人。
佛子沒研究明白精神強化篇,張學舟沒想到秘地主人也沒弄明白。
在兩種修煉體系的分割與融合上,不論是任一生還是這方世界的大修煉者都知曉其中的好處,但各自產(chǎn)生了明顯的不適。
這或許也與張學舟的‘土味’翻譯有一定關聯(lián)。
在精神強化篇并不算復雜的修煉中,秘地主人更多是需要理解另外一種修煉體系中各類名詞的定義,不曾理解任一生對這些名詞的定義,就無從理解精神強化篇,更是難于修行。
佛子敗退在這一步上,秘地主人也敗退在這一步。
張學舟當下也是一個學習者,他很難將這些內(nèi)容用適合這個世界的認知通俗易懂講解出來。
這與任一生等人硬生生扭轉(zhuǎn)認知學習《心咒》并無區(qū)別。
若張學舟擁有指導誰就能讓誰登堂入室的能耐,他也不需要為了父母發(fā)愁,甚至不得不和張曼倩各自分配任務。
學是一碼事,講解又是另外一碼事,而要跨越修煉體系和語種等問題,張學舟無疑難于做到讓人準確理解。
實際上,若非他碰到的并非佛子,也并非秘地主人這種大修煉者,但凡是木道人那樣的小修士,或許只會將精神強化篇當成不起眼的術,又或認為是某種歪門邪道。
“那就喝酒后再做嘗試!”
帝君點點頭應下,他看著眼前的小修士。
若說他此前對變化術蒙騙對方的把握是百分百,眼下則大概率已經(jīng)穿幫。
只要對方警惕性稍微高一些,應該已經(jīng)發(fā)覺了‘佛子’的異樣。
但這種穿幫不算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