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培公已經(jīng)八十余許的年齡,但身體老態(tài)龍鐘又不乏活力,新帝甚至能感受到對方體內(nèi)如火一般的炙熱法力。
他出未央宮躬身相迎,這種禮節(jié)顯然讓申培公極為滿意。
兩人并排入了未央宮大殿。
“陛下讀書呢?”
新帝喜歡呆在未央宮中,但他并非一直坐在這兒等某某大臣,而是將他學習、休息等齊齊搬來于此。
在案牘上,有新帝的天子劍,也有成卷的竹簡。
申培公望了一眼,竹簡上的字頓時映入了眼中。
“陛下,這些辭賦只是取樂所用,諸多文人寫賦時堆砌文字繁華但缺乏實質(zhì)內(nèi)容,并不適合陛下沉迷于其中!”
除了一些批閱的竹簡,新帝這些竹簡更多是某某所寫的賦。
缺乏了足夠的深度和廣度,這些文人所寫的賦在《詩經(jīng)》等古老傳承內(nèi)容前無疑是小學僧作文。
這些賦拿來當個樂子還湊合,但想學習真正的道理又去明白治國的道理,這些辭賦就完全做不得用,甚至會荒廢時間。
申培公眉頭微皺。
他的學生王臧是太子少傅,也就是新帝的老師。
導致新帝現(xiàn)在沉迷于這類小作文,這顯然是王臧等人教導時的不合格。
作為王臧的老師,申培公甚至在某種程度上算是新帝的師祖,也對新帝有一定的教育職責,這讓他連連開口勸說。
新帝面帶恭謙,又不乏點頭,但眼中的目光則微有浮光掠過。
若張學舟在此,他必然能能找到一個類似的對比,諸多學校這種喜歡讀課外書的學生極為常見,一些學生不乏被老師沒收課外書,甚至喊家長,也有人因為過多關(guān)注課外書導致成績屢屢下滑。
一個嚴厲的老師固然對學生是好,但學生當時是否明白又是另外一回事。
至少被沒收了課外書的學生當時很難有‘感謝老師’這種心態(tài)。
大多數(shù)學生難于順下心中那口惡氣,這更無須說新帝被申培公批評。try{ggauto;}
catch(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