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抗衡多久取決于張學舟控制的力量,也與他修為增幅相關,更是與陽魄法軀近乎同步的變強相關。
但不論張學舟怎么追怎么趕,他的修為必然差尊上數(shù)個層次,法力的精純也遠不如尊上,最終還是會打回原形。
這其中唯一的好處則是能給予張學舟一小段自由增進身體修為的時間。
等到他修為發(fā)生了變換變動,鄭無空和淳于緹縈這一套應對手段也大概率需要更換,甚至是難于做應對。
張學舟也不心急,相較于此前,他眼下的情況好多了。
萬一有什么丹藥和緣分,他也不至于錯過。
“你這就將吐納法凝練成了?”
鄭無空和淳于緹縈辯駁得有來有回,等到張學舟體內陽魄法軀消退隱匿,又注目過張學舟頗有興趣聽著他們辯駁,鄭無空觀望之下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張學舟的異常之處。
“這份吐納涉及六十七處竅,又牽涉一千零八十個分竅,哪怕是他這些竅穴已經(jīng)有法力流轉,沒個十天半月……還真凝練成了?”
鄭無空開口,淳于緹縈照例辯駁了一句。
但等到她伸手捏過張學舟手腕,只覺對方此時與他們聯(lián)手施針引導時的狀態(tài)幾乎一模一樣。
這只能證明著張學舟修行吐納法成功,在他們探討的短短時間內已經(jīng)凝聚法力牽引到位。
“你……你怎么練成的?”淳于緹縈驚詫道。
如同服藥下肚后多久生效,淳于緹縈等人的醫(yī)療法也有生效的時間。
在鄭無空和淳于緹縈的估算中,張學舟沒個十天半月難于吐納成功。
但兩人都不曾想到,張學舟凝聚吐納法沒有絲毫凝滯,甚至做到了精準。
在這短短時間吐納凝聚成功,張學舟很可能是一遍過。
“你運氣已經(jīng)好到這種程度了嗎?”淳于緹縈難于置信再次問道。
如果要找一個原因,淳于緹縈更相信是萬里挑一的運氣,而不是張學舟的資質恐怖到這種地步。
“這只是一千零八十竅,又不是你們說的十萬八千竅”張學舟連連搖頭道:“十萬八萬的竅肯定很難,貫連一千多個竅有很多人都可以在短時間內做到!”
哪怕是第一次修行辟谷決,張學舟也有一次性貫連數(shù)百竅,如今的他修為水漲船高,做到當下的程度自然是簡單。
而且他還有九大規(guī)避之術,對諸多分竅有不同程度的接觸。
張學舟修行九大規(guī)避之術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并不清楚為何貫連的竅穴不同就產(chǎn)生了對應不同的規(guī)避能力,等到聽過《脈法》和《脈經(jīng)》,他才真正明白了這些竅穴為何貫連相通,也清楚了法力涌入這些竅穴之后為何又形成了抗衡之力。
“如果如來師兄的十萬八千竅之法只是組合規(guī)律不同,那充其量只能算某種抗衡外來打擊力量的規(guī)避之術!”
他想到西方教的十萬八千竅之術,只覺那又是一種特殊的竅穴貫連之術。
如果活的時間足夠長,又擁有不斷驗證的精神,那確實可以整理出區(qū)別于天庭的特殊竅穴之術。
她此前也被如來師兄百年苦修時間嚇退,只覺如來師兄的十萬八千竅術只能拿來參考。
等到張學舟轉念想通,他只覺這類繁雜的修行法很可能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