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行事的方式難于進行,新帝只得進行委婉表達。
他招了儒家派系的御史大夫趙綰前來,也是寄希望申培公這脈的人手主動去解決問題。
“陛下,一些學派死而不僵,只有一統(tǒng)天下修行與宗旨,才不會有這種學派之爭”趙綰道。
“你認為是學派之爭?”新帝問道。
“先帝當年所摧毀的學派數(shù)量至少在十七到二十之間,這些學派的殘黨怨念不淺,哪怕先帝已經(jīng)過世,他們也有報復的殘念”趙綰道。
“你說這個一統(tǒng)天下修行與宗旨要如何進行?”新帝問道。
“我們南贍部洲過往的每一種學派發(fā)展起來后都足以鎮(zhèn)壓四方”趙綰道:“但這些學派大多殘存有缺憾,而少數(shù)幾個學派道家色彩嚴重,很可能被仙庭等勢力接手,臣建議……”
“建議什么?”
趙綰有幾分遲疑,新帝眼睛則是微瞇,已經(jīng)猜到了趙綰想說的話。
“臣認為儒家傳承不失,普及修行后足以威懾國外勢力,也能對內(nèi)鎮(zhèn)壓頑固分子”趙綰咬牙道:“如今朝廷修行派系雖多,但能配合密切者極少,而軍團中這種分割更為嚴重,這個武官修行一種武術,操練麾下時就是一種特色,而另一個武官修行了其他武術,操練麾下又是另一種特色,軍團的配合如同散沙,甚至不如兇國人的那種野蠻打法!”
“普及儒家修行?”
趙綰不是第一個推薦自己學派的官員,趙綰也不是第一個陳述危害的官員。
但趙綰所屬的儒家勢力在朝廷開始占據(jù)大量位置,已經(jīng)形成了一股不小的中低層勢力,遠勝于其他學派的派系。
譬如前丞相衛(wèi)綰認為法家修士狠辣缺乏情感,縱橫家行事過于講究目的,倡議新帝在朝廷中不要重用這兩個學派的修士。
衛(wèi)綰雖然沒有推薦自己所屬的學派,但很顯然在不斷排斥學派。
只是趙綰排斥的范圍大了一些,這是要直接排除其他所有學派,只在漢王朝內(nèi)留下儒家學派。
“這種手筆是不是大了一些”新帝遲疑道。
“陛下,當斷不斷反受其亂”趙綰狠下心道:“與其一次又一次的糾纏,用最干脆的方式統(tǒng)一思想才是最正確的選擇,這就像前朝直接統(tǒng)一疆域一樣,持續(xù)了數(shù)百年的紛爭最終消退,而后才有了我們大漢王朝順理成章的一統(tǒng)!”
“你說的有道理。但這個事情干系過大,太皇太后那邊……”
“陛下切不可將此事稟報太皇太后”趙綰道:“太皇太后堅持黃老之道,但她又沒有將清薇、紫微、上清、太清等道家傳承普及,太皇太后想的只是把持修行傳承的優(yōu)勢,并沒有想著普及萬民,若我等將修行之法普及萬民,太皇太后必然會以愚民有武不利于朝廷管控等方式進行反對!”
“哦!”
“只有陛下將這修行教化之功傳播下去形成既定的事實,太皇太后才無法阻攔和改變”趙綰道。
“你說的有道理!”
新帝點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