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edwardbeckan。
四天后,有回信來了。
那不是正規(guī)郵件,而是從他熟悉的一個日本金融雜志社匿名郵箱中轉發(fā)過來的文件,標題只有一個單詞:careful
內容很短,卻足夠:
edwardbeckan,原jpan歐洲區(qū)域次級產品總監(jiān),1996年離職。
1997年后,以私人顧問身份參與數(shù)個主權債券套利項目,其中有一宗被西班牙監(jiān)管機構查到數(shù)據(jù)異常,但最終因身份模糊無法定罪,目前與一家不注冊于英國本土的戰(zhàn)略資金平臺合作。
沉時安看完,合上屏幕,沒有說話。
他手上的資金早就夠用了,結構有、路徑有、出口也有。
問題從來不是怎么走,而是要不要往更深處走。
他一直知道,在這套金融系統(tǒng)最深處,有一批人是不上桌、不簽字、沒有官網(wǎng)、沒有實體牌照的。
edwardbeckan,不是他們中的一員,但靠得夠近,是那個系統(tǒng)里常年游走的中間人,專替上游資金找通道。
他們不掌握錢,卻能讓錢知道你是誰。
他們不問來源、不講忠誠、不介意對手是誰,只講一件事。
——你能不能贏。
edward的出現(xiàn)意味著一件事:那條“資金流真正的食物鏈”,終于向他亮了一下鱗片。
沉時安不是沒見過誘惑,他只是懶得理。但這一次,他看到了機會。
他不怕深水,只怕沒用。
不是為了合作,而是為了靠近。
靠得夠近,才知道哪一處能斷、哪一處能借、哪一處……能替。
一周后,他約了人。